黄庭坚这个草书很少见,绝对的魏晋之风!


黄庭坚这个草书很少见,绝对的魏晋之风!
文章图片

黄庭坚这个草书很少见,绝对的魏晋之风!
文章图片
黄庭坚 , 北宋诗人 , 书法家 , 词人 , 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
宋代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 , 这种地位几乎由一个人以一已之力所造成——他就是黄庭坚(1045-1105) 。

黄庭坚这个草书很少见,绝对的魏晋之风!
文章图片
草书发展到盛唐 , 狂草成熟 , 在流动中求得笔法、节奏、线条、结构的丰富变化 , 成为草书不可移易的定则 。 黄庭坚是钦服唐人狂草的 , 对张旭、怀素都有会心之论 , 自言“得藏真(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 , 谛观数日 , 恍然自得 , 落笔便觉超异” 。
以其颖悟与才力 , 不至领会不到唐人草书的要义 , 然而他的草书却一改唐人旧法 , 速度放慢 , 略加顿挫 , 在许多地方放弃线条的连续而着意于空间的摆布 , 结果形成与唐人迥然不同的一种风格 , “草书之法 , 至此又一变矣”(姜夔语) 。
他的草书 , 线条中奔放的气势当然不能与唐人相比 , 但空间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气度和变化的丰富性 , 却不让于唐人 。
这就是黄庭坚 。

黄庭坚这个草书很少见,绝对的魏晋之风!
文章图片
这种风格与他的行书有关 。 宋代 , 楷书已成为一切书法技巧的基础 。
这对于行书来说 , 尚无大碍 , 但与草书的要求格格不入 , 所以书法家通常只能在草书和行书之间作一选择:精草书者少作行书 , 以行书知名者多不谙草法 。 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天 。 其中当然也有少数人能越出常轨 , 如王铎、傅山等 , 但他们的草书、行书基本上各成家数 , 有时竟像是不同作者的作品 。
黄庭坚放弃了草书中奔放的节奏 , 同时增加了按顿 , 不避讳向各个方向伸出的长画(一般来说 , 草书除了竖向长画外 , 竭力避免其它方向的长画 , 因为它们破坏作品的连续性) , 这一切都与他行书的笔画取得了统一 。

黄庭坚这个草书很少见,绝对的魏晋之风!
文章图片
黄庭坚这个草书很少见,绝对的魏晋之风!】黄庭坚的行书为了形成开阔的结构 , 一些笔画尽力向外拓展 , 这样便造成了笔法上的某些困难 。
前人追求笔画的变化 , 主要依靠线条内部运动的丰富性 , 其笔法以使转为主 , 如王羲之的行书和草书;当笔画的尺度加大而且平直时 , 无法再使用使转的方法——一画中一次使转无济于事 , 多次使转则无法操作 , 因此只有采用行进中添加波折的方法 , 这虽然在流畅性上有些损失 , 但增添了复杂性和苍老的感觉 。 这就是“涩笔”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