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隋唐官吏的考课制度:管制官吏,推动政治清明

导语:考课制度自隋唐建立以后 , 一直被各朝代的统治者根据自身的要求来沿用并改造 , 以便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要求 。 一方面 , 它能选拔优秀的人才 , 另一方面 , 它能把一些具有不良行为和目的的官吏排斥在外 。 到底是什么 , 让考课制度在特殊的时期产生?考课制度有什么魔力 , 让各朝代的统治者沿用?
从字面上理解 , 考课是由考与课组成的 。 考 , 考核考试 , 如同《尚书·舜典》所言:"三载考绩" , 即为考察官吏在任命的时候依据国家法令而作出的行为 。 课 , 监督督促 , 如同《南齐书·武帝纪》所言:"宜严课农桑" , 即为根据国家强制性的行政计划而进行监课 。 换句话说 , 考课制度就是依照国家所颁布的法律依据 , 在一定的时间内 , 对在职的官员进行考核 , 同时还要依据官吏之间的不同表现和等级 , 作为职位升降与年终赏罚的一种手段和根据 。 因此考课制度又与官吏的铨选密切相关 。
隋唐|隋唐官吏的考课制度:管制官吏,推动政治清明】唐代科举制度

隋唐|隋唐官吏的考课制度:管制官吏,推动政治清明
文章图片
当然 , 值得一提的是 , 考课制度并不是单独而生的 , 而且依附着每个朝代不同的选拔方式应运而生的 。 从汉朝的乡举里选 , 接着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 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都是官吏选拔 。 为了保证管制官吏 , 推动政治清明 , 同时配合着选拔 , 国家对官吏的功过进行考核的制度 , 就是考课 。
自最早的考课制度记载于战国时代 , 《周礼·小宰》中的"岁终则令群吏致事"等便可证明这一点 。 在战国时代 , 各个封建国家都实行了考课制度 , 而考课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上计 。 计就是计簿 , 记录着村粮、田地、税收、户籍的统计数据以及各地方的治安情况 。 每到了年终 , 地方长官都会带着计簿到都城并向国君和宰相 。 两人会根据计簿来加以对各级官吏考核 , 并根据好坏程度来奖励处罚 。
到了秦汉时期 , 基本上都在沿用战国时代的考课制度 , 即以上计为主要的考核方式 。 考课的主持人是中央的宰相或三公 。 同时 , 考课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泛 , 但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 基本上 , 每年都会有常课 , 三年有大课 。 不过到了西汉时期 , 政府把考课内容安排过于详细 , 以至于"伤与苟细" 。 最后也未能在全国实行 , 不了了之 。
而三国时期 , 战争不断 , 动荡不安 , 吏治不常 , 因此考课制度也没有很多进展 。 虽然政府机关人员对考课制度的规章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 , 包括对等级、年份有更加详细的安排 , 但由于因循日久 , 一方面流于形式 , 另一方面"考格始宣 , 怀怨者众" , 最能未能有突出的效果 。 而且考课执法也没有走上正常化和制度化的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