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乾隆|最憋屈的三件国宝,被用来腌过菜、烙过饼……( 二 )



文物收藏,乾隆|最憋屈的三件国宝,被用来腌过菜、烙过饼……
文章图片
乾隆年间 , 赐居在这一带的翰林院学者来庙里游玩 , 看到这一不凡的玉钵 , 认为绝非民间的器物 。 他们翻寻资料 , 反复考证 , 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丢失数百年的元代广寒殿前的大玉海 。 于是报告给乾隆皇帝 , 通晓历史文物的乾隆喜出望外 , 于乾隆十年(1745年)命内务府拨银十万两买回玉钵 。 但他没有同时移回底座 , 而是另刻汉白玉底座改置玉钵 , 一同置于北海团城承光殿前 。

文物收藏,乾隆|最憋屈的三件国宝,被用来腌过菜、烙过饼……
文章图片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 , 且在我国传世至今的数十万件玉器中 , 它是唯一一件可以辨认的蒙古时期的玉器(公元1271年忽必烈才定国号为元) , 并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 , 当之无愧为“镇国玉器之首”!
兮甲盘——被用来烙过饼

文物收藏,乾隆|最憋屈的三件国宝,被用来腌过菜、烙过饼……
文章图片
兮甲盘制作于约2800年前的西周 , 是传世的国宝重器 。 相传“兮甲盘”曾于南宋时出土 , 藏于绍兴内府 , 后因战乱流出内府 , 逐渐不为人知 。 辗转至元代 , 大书法家、鉴藏家鲜于枢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此盘时 , 它已被其家人折断盘足 , 用作烙饼炊具 。 再后来又历经数代收藏传递 , 至清末民初辗转入大收藏家陈介棋之手 , 随后“兮甲盘”不知下落 。

文物收藏,乾隆|最憋屈的三件国宝,被用来腌过菜、烙过饼……
文章图片
真器下落不明 , 于是赝品时有出现 。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 传闻日本书道博物馆收藏有兮甲盘 。 然而 , 经多位专家鉴定 , 这是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兮甲盘 。 八十年代 , 又传香港中文大学也有一件兮甲盘 , 后经专家鉴定 , 发现这件所谓的兮甲盘 , 盘体确是周代的真品 , 但盘中的铭文却是后人伪作 。

文物收藏,乾隆|最憋屈的三件国宝,被用来腌过菜、烙过饼……
文章图片
兮甲盘
2014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展出一件兮甲盘 ,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邀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数字专家进行鉴定 。 经鉴定 , 不论从形制、纹饰、皮壳锈色、铸造遗痕 , 还是铭文书体 , 都可以确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赫赫有名的西周重器兮甲盘 , 特别是这件兮甲盘铭文拓本与陈介祺的原始拓本丝毫不差 。

文物收藏,乾隆|最憋屈的三件国宝,被用来腌过菜、烙过饼……
文章图片
兮甲盘高11.7厘米 , 直径47厘米 。 敞口浅腹 , 窄沿方唇 , 内底微向下凹 , 一对附耳高出盘口 , 两耳各有一对横梁与盘沿连接 , 圈足残缺 。 腹部饰窃曲纹 , 耳内外均饰重环纹 , 简洁朴实 。 依据传世文献 , 器主兮甲名尹吉甫 , 是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大诗人 , 文武双全 。 他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 , 保留和弘扬了中国早期文化 , 被认作“诗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