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陵|罪行罄竹难书的盗墓者——几乎盗尽关中十八陵的温韬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小霞运动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回顾中国几千年盗墓史,不可回避地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用了仅仅七年时间,盗掘了关中地区十七座唐代帝陵。除了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其他陵墓皆无幸免,无数珍贵文物就此遗失,造成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学上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个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人,叫做温韬。
帝陵|罪行罄竹难书的盗墓者——几乎盗尽关中十八陵的温韬
文章插图
坐守关中盗唐陵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时代,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有唐一代独领风骚。与唐代的繁荣鼎盛相对应,唐代崇尚厚葬,唐代大墓无不装饰精美,奇珍异宝藏满其中,尤其是唐代帝陵,陵园恢弘,雄伟瑰丽,气势磅礴。这些帝陵皆是设计巧妙,巨石林立。唐代自建国以来,历21朝,凡290年,其中女皇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夫妻合葬,所以唐代共有帝陵20座。除了唐末被朱全忠挟持至洛阳的昭宗李晔葬在河南渑池的和陵,哀帝李柷葬在山东菏泽的温陵,其他十八座唐陵均坐落在关中地区。这些陵墓分布于渭河以北的礼泉、乾县、泾阳、三原、富平、蒲城六县境内,东西绵延100余里,以长安为中心,呈弧形展开,与巍峨的秦岭遥遥相望。由于这十八座陵墓均位于关中地区,所以后人将这些唐陵称作“关中十八陵”.关中十八陵各据一山,因山起陵,或封土为陵,或凿山为陵,有的山势险要,曲折蜿蜒,有的峰回路转,难觅行踪,动辄百里之广,无不固若金汤。然而,就是这样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关中十八陵,却在唐代刚刚灭亡后的五代梁时期, 被盗掘了整整十七座,除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外,竟无一幸免!这个在盗墓史上留下了七年盗掘十七座皇帝陵墓的“天才”盗墓者就是温韬。
帝陵|罪行罄竹难书的盗墓者——几乎盗尽关中十八陵的温韬
文章插图
温韬、五代时梁国人,祖籍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出生在大唐王朝风雨飘摇的末日。也许是为了附会温韬后来盗墓成狂的恶行,后世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温韬出生之时,有匪星殒落在嵯峨山。嵯峨,东与九嵕山相望、而九嵕山就是唐太宗昭陵的所在之处,其南渭水如练,其北黄土高原掩映在巍巍苍山之间。当时就有人预言,匪星降临,昭陵,甚至所有唐代帝陵即将面临灭顶之灾。果不其然,这个荒诞不经的预言在温韬担任长安行政长官时应验了。温韬其人性格反复无常,朝秦暮楚,年轻时候就在家乡为盗,最初走上任途时,在唐末保驾功臣李茂贞手下为将,后来投降了后梁,曾担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在担任耀州节度使的七年时间内,温韬挖掘了关中十八陵中除了乾陵之外的十七座皇陵,敛取陵中无数金银珠宝。《新五代史 .温韬传》记载:“(温)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资治通鉴》 也有类似的记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暴掠雍州诸郡,唐帝诸陵发之殆遍。”嵯峨山临近唐太宗昭陵,而雍州即是关中地区。《资治通鉴》 又记载:(后周太祖)屡诫晋王曰‘昔吾西征,见唐十八陵无不发掘者,此无他,唯多藏金玉故也’.。这一记载不仅坐实了温韬盗墓之事, 也说明温韬盗墓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赤裸裸的抢劫财物。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