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以弱胜强、敢于亮剑!重温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让中日两国彻底走向了全面的武装冲突,民间的抗日激情也从此刻开始终于得以释放,一切积极抗日的力量都被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敌。相较于中国落后的农业国,日本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国,虽然国土面积以及总人口都不及中国,但其动员能力却远在中国之上。

抗日战争|以弱胜强、敢于亮剑!重温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
文章插图
开战伊始,日本的总兵员达到了448万人,其中战斗兵员200万人,除国内常驻的11个师团外,其余为朝鲜军、关东军、台湾军和中国驻屯军。
而日本在战争巅峰时期,理论上最多可动员的兵力能达到900万至1000万之多,反观中国军队就要惨得多了。
中国的陆军部队共有183个师以及炮兵骑兵等特种部队,总兵力为180万人,但是这些部队的编组装备训练极其混乱,导致难以统计。真正经过整编的部队只有20个师,同时中国根本没有受过军训的后备部队,征兵制度也才刚刚开始在部分地区示范,因此当时中国的人口虽多,但是能够征用的兵源却相当的缺乏,素质更低,因此部队的实际人数比编制上的规定要少许多。
中国陆军部队在战场作战时最为缺乏的是攻坚的重炮,反坦克武器及步兵用的轻重支持火力。此外中国军队的通讯与保密较差,后勤医疗可以说是毫无章法,如此巨大的差距,让日本高层主张扩大战事的自信心爆炸。
即使是国军中的德国顾问给出的预测也十分悲观,认为最迟6个月中国就将彻底丧失抵抗能力,但事情并没有象她们预想中的方向发展。

抗日战争|以弱胜强、敢于亮剑!重温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
文章插图
淞沪会战之初,日军妄图仅依靠第三第十一师团就把几十万国军打穿,结果遭到了我军的顽强抵抗。两个师团损失惨重,步兵联队人员更替基本都达到了100%,后来日军又增援了三个师团,但依旧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伤亡相对较小的13师团仅仅在参战后的20多天内,伤亡就达到5000人,损失1/4,军官更是折损过半。
双方就这样不断的添油,国军的兵力达到了80万,日军兵力也超过了20万。
由于国内连年战乱不断,这些抵御日军的中国军人大多都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在这一方面吃亏的其实是日军,但中日双方的兵员质量和装备战术差距实在过大,且几十万大军全都挤在城里,行动变得十分迟缓,成了日本空军随意攻击的目标。就连日本舰队都能在海上驻战,最终导致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我军的伤亡人数更是达到了30万。
淞沪会战几乎是整个正面战场的缩影,在中日双方举行的多次会战或小型战役,中国的伤亡人数都是远高于日军的。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至1937年11月8日,国军58万,伤亡10万,日军14万,伤亡3万。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至1937年12月13日,我军15万,伤亡10万,日军24万,伤亡1万。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1938年5月,我军60万,伤亡10万,日军24万,伤亡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