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敌|60万大军却不敌朱元璋20万,陈友谅为何会落得身死名灭的结局
引言:至正十一年(1351年),当元王朝的统治之下苛政横行,民怨四起,又恰逢黄河决堤,一场预谋已久的起义拉开了元亡的序幕。在修筑黄河决口之时独眼石人出世,正所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韩山童、刘福通随即揭竿而起,一时间郭子兴、徐增寿等人纷纷响应,起义军也成燎原之势。但是起义的早并不代表就会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在经过了十多年的攻伐、反元之后,真正能够撼动时局的便只有三支力量:一方便是占据江南富庶之地、盐贩子起身的张士诚;另一方便是占据湖北、湖南等地,鱼贩子起身的陈友谅;以及乞丐出身夹在张士诚、陈友谅之间的朱元璋。
文章插图
朱元璋剧照而这三方之中,张士诚最富,陈友谅最强,朱元璋则最为弱小。可就是最为弱小的一方,朱元璋却以20万大军,最终在鄱阳湖一战战胜了号为60万的陈友谅,这也为朱元璋最终肃清强敌,建立大明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为何实力明显占优的陈友谅,最后会落得一个身死名灭的结局呢?至正二十三年的情况此时的元朝内部争权夺利,实力锐减,自然也无暇南顾。而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三方谁会成为打破这种平衡,来实现破立之局面的首人呢?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率先令大将吕珍攻伐驻守在安丰一带的刘福通部。刘福通部势力大为锐减,只得乞求朱元璋救援。尽管谋臣刘伯温提出反对救援刘福通部,但是朱元璋还是决意亲自统帅,以徐达、常遇春为辅前往安丰。
文章插图
陈友谅剧照而事实也正如刘伯温所言,所谓兵者,诡道也。就在他兵发安丰之时,陈友谅随即率领大军兵指朱元璋所占据的江西等地。此时的朱元璋也便陷入了两难的窘境,首尾不得顾,后方空虚。可是好在陈友谅却“鬼神神差”的认定了洪都(今南昌)。尽管手下大将张定边等人,都曾劝谏他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围困洪都,一路则直逼朱元璋的大本营应天。可惜的是陈友谅拒不纳谏,这里面或许有陈友谅在杀害徐增寿后对将领的不信任,亦或者因为此时的洪都城内有诈降自己,致使自己龙湾惨败的康茂才之故,但是结局终究是先输一步。
文章插图
鄱阳湖之战而几十万大军围困仅有万人防守的洪都,却成就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以及邓愈,尽管惨烈,但洪都之战朱文正到底是守住了,也为朱元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就在朱元璋解了张士诚的攻势,常遇春取得了“以兵横击其阵,三战三胜”“珍兵大败,俘获士马无算” “珍与君弼皆败走”的战果之后,朱元璋终于有了兵力与陈友谅决一死战。开战六月戊戌(二七)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放弃围攻庐州,会师应天府(南京)。七月癸酉(六)朱元璋自应天发兵,自将二十万攻打陈友谅在南昌的军队。逆江西上。丙戌(二十)陈友谅解南昌围,顺赣江入鄱阳湖。
- 李自成百万大军颠覆明朝,清军入关,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 李自成都能攻陷北京却不敌吴三桂,原因竟是被鼠辈耗尽战力
- 东西|诸葛亮其中一项发明,不仅救下蜀国10万大军,至今仍在沿用!
- 他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不听命令擅自出击,最后连累几万大军丧命
- 名不副实的三国名将: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回来只剩自己一人
- 大军|此人丝毫不输于吕布,独身一人力压群雄,号称三国第一名将!
- 长平之战秦军60万,为何人口2亿的明朝,打满清凑十几万都难?
- 黄百韬|粟裕下令万炮齐发,打崩黄百韬7万大军,皖南事变之仇终于洗雪
- 三国孙吴投降前,国力如何?后宫美女5000,20万大军却是纸老虎
- 明末的三大军,三支最精锐的部队,你最喜欢哪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