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长|清末、民初的天心阁长什么样?( 二 )



阁长|清末、民初的天心阁长什么样?
文章插图
1928年重新修缮的天心阁主阁剖面结构图。特约制图/高雨寒

阁长|清末、民初的天心阁长什么样?
文章插图
?城墙变化与长沙图对比图。
有何功能?
天心阁下城墙虽然没有城门,但依靠挺拔的山势,在长沙城池的守备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天心阁下至今保留完好的瓮城和残留的地道遗迹,是天心阁军事壁垒作用的历史见证。
瓮城又称月城或子城,本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其目的是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在无城门处筑瓮城,更显示其地的军事地位。
1933年,邹欠白所撰《长沙市指南》就说:“(天心)阁旁垣成二巨窟,左右各一,昔时藏兵之处也。”天心阁下双瓮城面积各500平方米,可藏兵百人,战时可供临时调度,杀敌人个措手不及。
此外城墙壁上设有8个大炮洞,火炮放在门洞内,可避免敌方的炮火袭击。由于城下没有城门,又有龙伏山脉与高大的城墙隔绝,天心阁历来是瞭望守备,易守难攻之处。
历史上数次武装斗争发生在天心阁城楼下。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从湘南涌来的数千太平军在天心阁段城墙与清军鏖战数日,西王萧朝贵不幸为炮火击中,负伤身亡,可见天心阁在守备长沙时的关键地位。
而在和平年代,天心阁是长沙城南的文脉兴隆之地。城南书院一度迁到此阁楼下,乾隆年间,天心阁是以文昌阁与魁星楼,两座阁楼的样貌出现的。乾隆四十年的《长沙府志》所载的疆域图可见古城东南角上绘有“文昌”“天星”二阁。乾隆年间人士李汪度在《重修天心阁记》中说天心阁是为了“振人文而答天心”。
既然有振兴文脉的企图,众多文人骚客来此登高眺远,赋诗题词,天心阁自然成为一城之人文荟萃之地。

阁长|清末、民初的天心阁长什么样?
文章插图
刘敦桢,与梁思成齐名的著名建筑设计师,湖南大学建筑学科创始人之一,负责设计1928年天心阁。

阁长|清末、民初的天心阁长什么样?
文章插图
刘叔华,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组成员,参与1983年天心阁重建的设计工作。
清末,天心阁什么样?
湖大建筑学院毕业的高雨寒就花了3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件事——复原100年前的天心阁。从一张张老照片分析,到数字建模,枯燥的练习摸索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成果,她画出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天心阁屹立城头的模样。
通过实地考察与收集到的资料,高雨寒首先画出了天心阁下的城墙结构。天心阁与城墙大约同建于明初。其内部环绕式的阶梯与门洞是长沙城墙防御体系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