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护|宋太祖驾崩后为何他的心腹不拥护他的儿子登基为帝?
宋朝的帝系传承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最为独特的存在,简单来说是“太祖一系享南宋,太宗一系享北宋”的奇特现象。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帝位传给了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此后历传八帝。1162年,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宋孝宗赵昚,赵昚是太祖的七世孙,于是帝系又回到太祖一脉,直至宋朝灭亡。
文章插图
一、金匮之盟
据《宋史》记载,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临终有言,命他把帝位传给弟弟,理由是“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却略显牵强。众所周知,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的帝位,篡夺的是后周的江山。当时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年仅8岁,赵匡胤凭借武力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政权,显然德行有亏。
文章插图
因此,杜太后在临终前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天下吗?”对这个问题,赵匡胤显然不好回答,于是敷衍道:“是靠祖宗和太后的庇佑。”杜太后说:“你错了,是因为周世宗让年幼的娃娃执掌天下,如果周氏有年长的君主,哪轮得到你来得天下。你死以后应该传位给你的弟弟,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宋史·列传·卷一》
赵匡胤边哭边应,当即令宰相赵普写下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诏书,藏在金匮之中,这就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二、烛影斧声
据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宋太祖驾崩前夜,召晋王赵光义入宫对饮。左右随从被屏退,在殿外远远看见烛光中隐现出来的影子,恍惚之中,他们看到宋太祖拄着一把斧头,而晋王有离开席面的逊避之举。第二天早上,晋王率亲信站在殿外,而宋太祖已经驾崩了,这就是“烛影斧声”的由来。
文章插图
显然,赵光义弑兄篡位的“烛影斧声”故事,很可能是文莹和尚杜撰出来的,毕竟一国之君的非正常死亡不可能不令其它宗室重臣产生怀疑,如果赵匡胤真的是被赵光义杀死,那即使真有“金匮之盟”的诏书也不可能允许他正常继承皇位。
那么,”金匮之盟“的真实性是否如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呢?杜太后所说的理由固然不错,但现实情况是,她病逝是在961年,当时的赵匡胤年仅35岁,正值壮年。以平常人的角度来看,做为母亲的杜太后,怎么会预测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死去以及死的时候孙子还没有长大这样的问题呢?假设真有这种想法,那也是基于特别偏爱某个儿子,想让爱子也感受一番君临天下的威风。
- 重文|北宋灭亡时,威震八方的杨家将为何没有出来抗争原因不简单!
- 宋钦宗|本是抗金名臣李纲,为何世人却评价他是灭亡宋朝的推手?
- 宋朝|都说宋朝官员的福利很好,为什么司马光还会穷的吃不起肉?
- 宋仁宗|作为皇帝,为什么不敢喝羊肉汤
- 后周|千里送京娘,彰显出宋太祖赵匡胤的侠义之心
- 澶渊|交战几十年,宋辽为何选择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 太祖|南宋明明有很多赵光义后裔,赵构却为何要把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 800多年前无名诗因《大宋宫词》走红,铁杆诗迷却表示:用错了
- 宋朝唯一世袭9代的姓氏,家族威震西北300年,功绩超过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