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谈清朝只举办4次的著名宴会——千叟宴( 三 )


文章插图
康乾盛世时,清朝疆域相对稳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对全国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加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减免税赋,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也逐步提升,这为举办千叟宴创造了条件,因为千叟宴的举办,需要巨额的财力作为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千叟宴是一场歌功颂德的宴会,参加千叟宴的老人,需要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阶层,提前半年邀请。而且,这些老人从全国各地而来,各地州县都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用车马护送。一路上,不仅需要照顾老人的车辆、食物,还需要给老人配备护送人员和医疗人员。到了京城,还需要给老人制作参加千叟宴的上等服饰,举国如此,开支庞大。

浅谈|浅谈清朝只举办4次的著名宴会——千叟宴
文章插图
第三,千叟宴,不仅仅把老人请到京城吃顿饭这么简单,朝廷还要准备大量的赏赐之物,另外,老人来京城半个月,他们的住宿、吃饭、游玩等消耗巨大。总之,若想举办千叟宴,需要朝廷强大的财力做支撑。而纵观清朝,唯有康乾盛世时候有这个条件。第四次千叟宴之后,清朝逐渐没落,内忧外患不断,无力再举办千叟宴。这就是千叟宴只举办了4次的原因。三、千叟宴的积极意义千叟宴前后举办四次,有清一朝,影响很大。他提倡的尊老敬老思想,在清朝得到了延续,同时,千叟宴也有粉饰太平之意,因此千叟宴的影响有很明显的两面性。关于千叟宴的积极意义,可分为三点:

第一,尊老敬老,以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尊老敬老更是全社会的传统美德。千叟宴以“叟”为主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倡社会尊老。千叟宴筹备之时,康熙曾说过:“内有艰于动履不能前来者听之,其能来者俱令之来。即不能来者,朕另行按分颁给…… 若有贫乏不能来者,著各属协助车马,使之前来。”康熙的意思是说,如果被邀请了不能来,朝廷也会把赏赐送到他家中。如果能来,朝廷个州县要安排车马协助。充分体现了照顾老人、尊敬老人的思想。第二次举办千叟宴时,康熙又强调:“近来士大夫只论居官之贤否,而移风易俗之实政,入孝出弟之本心,未暇讲究。朕今日之盛典,特宣此意。”康熙认为,这些读书人每日都想着怎么把官当好,却很少考虑“孝”字。他举办千叟宴,就是为了宣扬孝文化。
第二,促进民族融合、弱化阶级矛盾在清朝,官民有别、民旗有别。当官的和老百姓很少能坐在一个桌上吃饭,旗人和非旗人等级分明。千叟宴的举行,不论官民、不论民旗,大家抛弃等级之分,只要你是老者,都能来次赴宴。一品大员和庶民同吃一席、八旗旗主和地位低下的商人谈笑风生,这种场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弱化了阶级矛盾,对清朝的统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