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小谦,作者:小谦笔记,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你去其他网约车平台上薅了羊毛吗?
近段时间,网约车平台们新一轮补贴大战又开始初露矛头,各大平台们纷纷送出大额优惠券抢用户,打车只要几块钱成了宣传噱头。
【 中场|网约车中场战事:曹操出行融资数十亿,谁在觊觎龙头位置?】补贴的本质就是烧钱买量,但是用户忠诚度并不高,薅完一轮羊毛就会转战阵地。而平台为了留住用户花的钱,却是实打实的。所以网约车才会大多亏损。
近期曹操出行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进程,总融资额达数十亿元。如若此轮融资消息为真,那么这将是2021年以来网约车市场的首笔国内股权融资。
文章插图
如今,滴滴何时能够重新上架尚还没有眉目,网约车市场群龙无首的当下,陷入割据战,谁又能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下一名“话事人”?
大哥“摔倒”,小弟蠢蠢欲动
自七月初某“知名”打车平台被下架之后,网约车老二们纷纷开始噼里啪啦地敲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早已落幕的网约车补贴大战再次卷土重来,拉新送红包、新用户注册后的优惠券大礼包直接加量、打车单单立减额度飞涨……曹操出行APP显示,除了新人前三单立减15元以外,还有1元购六折优惠卡、拉新得优惠等活动。
文章插图
然而,即便用户选择颇多,但在打车效率及体验上却并没有多少提升。事实上,在高峰期间,想要打车依然困难。
笔者采访到,小张所住的公寓距离办公地点仅有4公里,最近为了“薅羊毛”,她选择了早上打车去公司。连续五天,小张几乎都需要等待近半小时才能搭上一台网约车。
这种状况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遭遇,许多乘客也深有体会。在某软件被下架后,大量乘客及司机被其他平台的优惠和补贴吸引。但是因为这些平台司机数量并未增加,运力总量没有改变,并且大量司机未受过专业培训,因此用户体验依然较差。
司机服务态度差、车内有异味、定位不准……对比大平台,小平台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除了价格上有优势外,难以与大平台所抗衡。
用户选择多但体验差,新晋网约车平台运力抢夺陷胶着
虽然对于很多用户而言,这些不好体验并不会影响他们的选择,毕竟急用车的时候时效性才是核心。因而无论是美团、T3,还是花小猪、曹操出行,争抢司机运力才成了关键。
滴滴在经历了多起事件后,对于平台司机的管控十分严格。李师傅对笔者表示,滴滴除了会通过系统对司机们进行疲劳驾驶的限制,还会有各种培训、考试。并且一旦遭遇投诉,自己的派单就会减少,直接影响到自己每天的收入。
相比滴滴严格的管理体系,新晋网约车平台们暂时没空来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进行改善。
至于刚融资数十亿的曹操出行,在服务质量上也算是下了苦工。早在几年前,曹操出行成立了曹操学院,引入伦敦出租车的司机培训认证体系,用于培养优质服务专业认证司机,提升司机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
这种通过培训来提升司机的服务能力的举措初衷是好,但问题是这种模式容易遭到司机们的抵触,毕竟没有人想被条条框框所约束,因而容易导致司机的流失。从滴滴流失的司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滴滴繁琐的管理机制所劝离。
文章插图
图源:Trustdata大数据《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除了上文所说的平台难以维持司机粘性,高质量司机培养艰难,对于后来的网约车平台们来讲,虽然有空窗期为其争取了缓冲时间,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只有这些。
首先,行业逐渐规范化,给平台留下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网约车的模式主要就是依靠抽佣,但网约车的价格有着极其明显的天花板。早期平台抽佣规则并不清晰,平台可操作的空间留有很多余地。
随着近几年监管机构对于网约车行业的监管不断收紧,平台方的议价权愈发孱弱。当国内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网约车平台的生存压力将不断增长。
其次,商业模式不完善,生态版图割裂而难以形成规模化。
网约车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善,其商业版图往往是割裂的,其商业形态更像是将传统的出租车模式线上化,只是通过APP打车的形式取代了路边打车;同时司机们不再只能租用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辆,而是能使用自己的车。
- b2c|156天后,网约车市场依然静悄悄
- grab|东南亚最大的独角兽,网约车Grab纳斯达克上市,市值345亿美元
- 阿里巴巴|阿里再次押注网约车:出行市场巨变,滴滴这次危险了?
- 运力|吉利集团将推出全新网约车聚合平台 主打合规运力
- 网约车|东南亚网约车巨头上市,软银和Uber也成了赢家?
- 北京商报|抽成比例有望降?网约车监管再加码
- 平台|八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
- 平台|八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开抽成比例,加大反垄断监管力度
- 抽成|八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发布
- 乘客|八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