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她曾给苏联伤员喂饭唱歌( 二 )


这一次来到广州的 , 还有邓金娜的一位老朋友——同为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学员李多力 。 李多力告诉采访人员 , 他出生于1936年 , 比邓金娜大两岁 。 为了见这位生死之交 , 他专程从北京南下广州 。 由于邓金娜如今因病已无法言语 , 采访人员透过李多力和邓金娜长子的回忆 , 还原了他们在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学院的生活 , 重现他们是如何亲历卫国战争的 。
“那时候 , 我们还是八九岁的孩子 , 金娜比我们小一些 , 现在我们成了八九十岁的老人 。 ”李多力感叹地说 。 刚走进病房 , 李多力就很自然地用俄语跟邓金娜说起话来 , “俄语对我们来说就是母语 , 因为我们从小一起在苏联长大 。 ”
李多力说 , 虽然躺在病床上的邓金娜老人已经无法言语 , 但当看到他带来的老照片 , 回忆起他们共同成长的经历 , 他能够看见老人眼中的光 。 “给她看老照片的时候 , 她的眼神会变得不一样 , 嘴里似乎总想说些什么 。 ”
20世纪30年代初 , 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下一代 , 曾将上百名中国革命家的后代和家属送到苏联 , 学习知识和技术 。 卫国战争爆发后 , 他们都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一起参加军事训练 , 去工厂和集体农庄劳动 , 帮着收麦子、收土豆、在森林里伐木头;参加缝纫组缝制军衣、帐篷 , 还到市内医院帮助救护伤员 。 邓金娜的长子李东明告诉采访人员 , 母亲从中国被送到苏联时还不到1岁 。 虽然生活很艰苦 , 但是母亲在儿童院里学习了芭蕾、钢琴、缝纫和木工等 。
孩子们忍饥挨饿仍给伤员喂饭讲故事
1941年 , 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侵略战争 。 说起这段经历 , 李多力至今记忆犹新:“当时 , 儿童院年长一些的孩子都去参加民兵组织 , 没能参军的孩子就在儿童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
他说 , 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连绵不断的防空警报和忍饥挨饿 。 他说 , 敌机几乎每天都来轰炸 , 有的大孩子在楼顶上“放哨” , 随时通知老人和孩子躲进防空洞 。 “记得有一次 , 燃烧弹投在屋顶上没有爆炸 , 几个大孩子就用水和沙子去灭火 。 ”战争年代 , 连孩子也必须自力更生 , 所以他们自己伐木、种土豆、种蔬菜 。 “我们就是靠着每天一点点的俄罗斯面包、土豆、洋葱坚持下来的 。 ”
除了生活 , 他们还担负起帮助救护伤员的工作 。 “因为伤员非常痛苦 , 我们小孩子就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李多力说 , 他们上学的地方 , 旁边就是一个医院 , 所以孩子们会给伤员洗绷带 , 也常在报纸的空白处给伤员们写信 , 写好再折成一个三角形送给他们 , 用孩子的心来温暖这些受伤的战士 。 “我还记得 , 那时候我们会给伤员们唱歌跳舞 , 还会给他们喂饭、讲故事 , 他们很高兴 。 当时在儿童院有很多国家的共产党员的孩子 , 其中中国的孩子是最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