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新冠“毒王”拉姆达来袭疫苗失效?假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邱晨辉)新冠“毒王”拉姆达已诞生,疫苗没用了?电动汽车不怕泡水?骆驼奶更接近母乳?都是假的。
针对最近热传的10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9月1日发布的8月“科学”流言榜进行了辟谣。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采访人员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入选8月榜单的“科学”流言和真相解读如下——
骆驼奶更接近母乳?
流言:
被誉为“沙漠白金”的骆驼奶,成分最接近母乳,比起牛奶更适合喂养新生儿。
真相:
新生儿最好的食物是母乳。母乳中不仅含有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而且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都在婴儿所需的合理范围内。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的含量通常分别是1%、4%和7%,而三者在牛奶中的含量约为3%、4%和5%。与母乳相比,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乳糖含量过低,而骆驼奶的糖含量比牛奶还低,蛋白质又比牛奶高。即使不考虑微量营养成分,仅仅是主要营养物质的组成,骆驼奶就已经跟母乳相差太远了。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实现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是唯一被认可的选项。不管是基于牛奶、羊奶还是大豆蛋白,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营养成分都经过调整,尽可能地“模拟母乳”,从而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
电动汽车不怕泡水?
流言:
燃油车在大暴雨中被水浸泡后常常就报废了。电动汽车防水性好,不怕泡水,甚至可以当“陆地潜艇”用。
真相:
理论上来说,电动汽车的涉水能力比燃油车要强。电动汽车因其产品特性,通常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密封性,发生浸水的概率小。但是,暴雨时的环境并不可控,洪水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有大量泥沙等成分,比实验室的情况复杂得多。
正常情况下电动车泡水不会有漏电情况发生,如短时间内轻度泡水,经过及时修理后可以正常使用。但是长时间深度泡水之后,电动汽车也照样会报废。暴雨可能会使装配在电动汽车底部的电池剐蹭浸水,造成短路、漏电,从而引发危险。如果电池底部在位移过程中被撞击导致破损,电池包内部进入水汽,也将对电池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雨水中的杂质可能会在电池内部导电,导致电芯间短路、电池温度迅速升高,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发生爆炸。
另外,不管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除了观察最核心的动力系统有没有被水淹,还需要注意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内部零件在浸泡后受到损伤,裸露的金属钣金件发霉锈蚀、电子设备被水泡过后不及时维修引发的其他问题等。
“增高针”可以帮助孩子长高?
流言:
如果担心孩子的身高不够,可以到医院打“增高针”解决问题。
真相:
“增高针”就是生长激素,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有明确的使用范围。患者能否打生长激素,也有一套严格的要求和体检指标,比如年龄、骨龄、激素水平等,并不是想打就可以打的。
生长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很多,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甲状腺功能会出现暂时性减低的情况,会有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需要定期监测,避免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还有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后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
所以,通过滥用生长激素的方式“拔苗助长”,孩子们的健康反而很可能会受到损害。
“防闷神器”可以缓解口罩闷热感?
流言:
天气热时戴口罩会感到非常憋闷,“防闷神器”支架可以将平面口罩支撑起来,增加口罩与口鼻的距离,从而减少闷热感。
真相:
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防线,“防闷神器”在里面加一个支架,会影响到口罩的密合性,令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规范化佩戴口罩时,需要双手把口罩捂住,用双食指进行鼻夹塑形,贴合脸颊。支撑架一般是由塑胶制成的,形状统一,难以符合每个人的脸型,又容易发生移位。“防闷神器”中央的支撑幅度过大,容易导致口罩两侧缘出现缝隙,影响口罩的气密度,削弱其防护性。
此外,过大的呼吸区,也会令呼出的水汽难以蒸发,湿热的气体积聚起来,只会让人感觉更加闷热。
医护人员在高风险区域使用的N95等口罩,虽然也有支撑结构,但这是在确保没有漏气的情况进行的支撑,原理上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