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的孩子到底懂不懂( 二 )


儿童社会化领域的社会学习理论派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儿童的社会行为,如对他人的信任、对自己的攻击冲动抑制、道德行为以及性别化行为等不是性本能发展的产物,而是直接学习、模仿和强化的结果。特别是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儿童接触性相关的信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很可能造成性观念上的早熟。
孩子|6岁的孩子到底懂不懂
文章插图
围绕环境对儿童性观念的负面影响,丹麦电影《狩猎》给出了一个最极端的例子:
一个名叫卡拉(安妮卡·韦德科普 Annika Wedderkopp 饰)的小女孩,由于过早被哥哥们强制观看了网络上的淫秽视频,性观念早熟。
上幼儿园时,她就开始暗恋幼儿园老师,但被老师教育和劝阻。卡拉报复性地声称,老师对她实施了性侵,导致老师背负起了性侵女童的罪名,一路逃亡。
孩子|6岁的孩子到底懂不懂
文章插图
尽管电影中的故事讲述得过于极端和戏剧化,却也提醒着人们,网络对于儿童性观念的塑造起到了相当程度的作用——复杂的环境正塑造着早熟的一代人。
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年2月3日),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十岁以下网民达到3000万之数,与此相呼应的是网络和电视上的性相关信息的包围,防不胜防的黄色内容毒害......现在的小孩越来越早熟了,大概是很多网友的真实想法。
过多的性行为、性暴力充斥镜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年儿童;而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结构,使儿童体内过早地分泌出性激素,也是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这就使得我们对于儿童进入异性场所问题不得不更加谨慎。
孩子|6岁的孩子到底懂不懂
文章插图
因此,谈了这么多,大家对于6岁这个门槛的普遍质疑,也就不难理解了。4岁儿童普遍就具有了性别意识,自立能力和记忆能力等等方面也有显著的提升,将年龄门槛调整至4岁,或许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最后,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
男童该不该进女厕所作为一个社会伦理问题,其关涉的不仅仅是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关涉到对于事情本身的社会接纳度,对于伦理道德问题,专家并不比普通人有更多的发言权。
孩子|6岁的孩子到底懂不懂
文章插图
到底应当设置为几岁合适,我们既需要结合专家的观点,也要听听大众的意见,如果在使用范围相对固定化的场所(例如游泳馆、卫生间等),可以尽可能广泛地征求使用者意见,对年龄界限适当的调整,从而起到避免争执、减少摩擦的效果。
[1]郭戈. “丧偶式育儿”话语中的母职困境与性别焦虑[J]. 北京社会科学, 2019, (10):117-128.
[2]徐依婷. “丧偶式育儿”:城市新生代母亲的母职困境及形成机制[J]. 宁夏社会科学,2020(6):136-143. DOI:10.3969/j.issn.1002-0292.2020.06.018.
[3]袁静怡,张功,王亚,等. 女童膳食模式与中枢性性早熟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5):737-741.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3.
[4]王思雅. 郑州市商业购物中心无性别卫生间设计现状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3):2905-2906.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1.13.2779.
[5]Allen KR, Gary EA, Lavender-Stott ES, Kaestle CE. “I Walked in on Them”: Young Adults’ Childhood Perceptions of Sex and Nudity in Family and Public Context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39(15):3804-3831. doi:10.1177/0192513X18793923
[6]刘波,许春丽,余召辉,张磊.第三卫生间的服务需求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武汉的调查问卷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21,29(01):14-19.
[7]王静梅,张义宾,郑晨烨,卢英俊,秦金亮.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01):1-10.
[8]彭晓辉,阮芳赋,《人的性与性的人,高级性学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9]张蓉.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规范偏差行为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6):115-116.
[10]杨婕1, 杨妹1, 文雅1等. 2008—2018年国内性教育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5):547-551.
[11]刘博宇,陈利.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深层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06):60-62.
[1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北京
[14]凌辉,张建人,钟妮,阳子光,易艳.3-6岁儿童自立行为结构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6):1037-104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