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低幼动画IP如何“破圈”( 二 )


以“熊出没”系列为例,近年来,“熊出没”系列已经成为我国最大国产系列动画IP,利用IP的知名度“攻城略地”成为主要模式。2012年,第一部《熊出没》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如今《熊出没》已经制作并播出11部主线动画片,7部动画电影,2部贺岁片,2019年《熊出没·原始时代》电影票房达到了7.17亿元。围绕“熊出没”这个IP创造出的收益,也刷新了不少人对低幼动画“吸金”能力的固有认知——尽管其质量颇有争议,但先入为主就会通吃的局面成就了它。
“IP先行”,
让创作沦为“推广”
只要有了较为熟知的动画形象,围绕已有低幼IP,可以生产玩具、图书、绘本等周边产品,算下来必定是稳赚不赔。
如此一来,“IP先行”让系列化续作充斥着低幼动画的创作环境。原有的IP一旦坐大,就必然带来低幼动画“一家独大”、创造力不足的隐患,固化的类别已经限制了国产低幼动画类型的广度和题材的深度。孩子们的世界只能有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光头强等卡通形象,这些既有的IP很难承托复杂的价值观与故事结构,让童真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韩若冰一语中的:这种格局一旦形成,与其费尽心思做新做好节目,不如直接利用电视动画片和漫画在低幼儿童心中建立品牌,这就是“推广”大于创作。动画片和漫画的创作,相当程度上沦落为广告化推介的低水准。
而这种趋势正愈演愈烈:当前一些低幼游戏IP也拉开了改编动画电影的趋势。《摩尔庄园》是2008年开发的一款网页游戏,后续又进化了手游版。里面摩乐乐、邪恶魔法师库拉、怪盗RK、么么公主等游戏角色早已为孩子们熟悉。《摩尔庄园》以此为契机,推出剧场版大电影《摩尔庄园冰世纪》等3部动画电影,推出儿童舞台剧等周边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媒体报道:“这些低幼IP紧紧抓牢了版权销售所能带来的二次收益:电视、电影、图书、游戏、舞台剧、主题乐园,琳琅满目的各式授权共同编织起了一个低幼IP的‘金钱世界’。”
动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既因其媒介属性而成为承载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又因其传播属性而成为输出民族符码、审美范式和文化价值观的跨文化话语。即便是低幼动画,也不能只有空洞俗套的内容和幼稚、扁平化的价值观展示。这种IP主导的策划推广式制作方法,会将低幼动画带进绝路,并不是耸人听闻。
因此,从当前来说,在国产低幼动画这片蓝海,不能仅仅局限于既有IP的深层次开发,开发新的更多优质IP,提高整体水平是当务之急。好在开启“IP先行”模式的同时,业内也不乏探索新路的有识之士。比如2019年的大热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市场对固有IP的认知,获得了突破年龄、认知等“圈层”壁垒的密钥。可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经典的“哪吒闹海”进行了颠覆式改编,圈粉了无数低幼观众,这种传统IP的“破圈”打法,是低幼动画界所急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