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世界|养活中国三亿人口,被称为明朝“袁隆平”,他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

引言
生活在中国的新一代青年 , 都见证了国家的强大 , 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长大 , 即使不富有 , 也是衣食无忧 。 殊不知 , 这样的盛况在古代却是奢侈的景象 , 李绅作《悯农》:“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这样的景象是当代罕见 , 却是古时常态 。
01要知道“国以民为本 , 民以食为天” , 《三国志》中的名言放到今天依然是真理 , 现代社会得以安定和谐 , 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百姓衣食无忧 , 生活安康 。 现代人不用忍饥挨饿 , 是受利于社会变革 , 也得益于粮食技术的进步 , 尤其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贡献 。
而在物资相对匮乏的中国古代 , 曾经也有一位为粮食生产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 人称"番薯之父" , 被现代人称作:“古代袁隆平“ 。 他就是陈振龙 , 明朝万历年间的人 , 曾冒生命危险从菲律宾偷回了一个藤条 , 让明朝人口增加了3亿 。
速览世界|养活中国三亿人口,被称为明朝“袁隆平”,他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
文章图片
▲陈振龙
陈振龙生于福建省长乐县 , 因为家乡土地贫瘠 , 水稻收成不好 , 家乡百姓时常忍饥挨饿 。 陈振龙一直想要改变家乡人的现状 , 让家乡百姓都能吃饱饭 。 所以 , 陈振龙求学却不为考取功名 , 而是弃儒从商 。
明朝万历年间 , 商人大多选择出海从商 。 陈振龙也加入其中 , 随商队来到了吕宋岛 , 即如今的菲律宾 。 陈振龙看见吕宋岛的人民所食主食是明朝没有的作物 , 也就是朱薯 , 现代称为红薯 。
速览世界|养活中国三亿人口,被称为明朝“袁隆平”,他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
文章图片
▲吕宋岛风景
陈振龙了解到 , 朱薯不挑生长环境 , 适应性较高、产量高、耐旱 , 结果即可食用 , 没有生熟的区别 。 陈振龙当即就有了将此作物带回中国的心思 , 认为此物可以改变家乡百姓食不裹腹的局面 。
0216世纪新航路的发现 , 让吕宋岛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 也为吕宋岛带来了西班牙的粮食作物——朱薯 。 朱薯的原产地是美洲 , 由于西班牙的大范围殖民侵略 , 朱薯由美洲传播到了吕宋岛 。
速览世界|养活中国三亿人口,被称为明朝“袁隆平”,他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
文章图片
▲西班牙殖民油画
当时的西班牙掌控着吕宋岛的海关权 , 严令禁止吕宋岛的物资流向其他国家 。 特别是朱薯 , 也在禁止外传之列 。 所以 , 陈振龙将朱薯带回中国并不容易 。
中国商船在吕宋岛停留多日后即将返程 , 但陈振龙却没有随船离去 , 而是留在吕宋岛学习栽培朱薯 , 等待时机把朱薯带回家乡 。 将朱薯果实带回家乡几乎没有可能 , 因为西班牙人的严格盘查 , 好在陈振龙多日的学习后 , 得知朱薯的种植只需要一根朱薯藤即可 , 所以他决定找机会带一根朱薯藤回国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