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随着国内影视网站对版权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日本动画也通过正规渠道引进,大家经常在弹幕中提到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开了大会员,VIP之类的付费账户,只为不再“白嫖”,支持一发自己喜欢的动画。但也有朋友说是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动画制作公司,其实不然,喜欢的动画作品确实是出自动画公司之手,但大家充值大会员的钱其实未必到的了动画制作公司的手里,不如说,但想靠任何购买周边的行为去支持一家动画制作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或者效果甚微。为什么?我们还是先要从日本动画产业的结构去分析。如果简单的把产业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那么所谓“上游”就应该是“原作”。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日本的电视动画片分原创和改编,这是从60年代起就已经逐步确立的准则,原创动画的优势是注重整体素质,改编动画的优势往往是因为原作比较成功,积累了人气。那么所谓“原作”多说的是就是“漫画”,或者轻小说,当然还有一些游戏改编的作品。如果动画主要是改编为主的,那么漫画、轻小说、游戏这类改编动画的剧情来源,毫无疑问是产业的上游。而动画的作用,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增加原作的知名度,或者借助原作的知名度互相影响,提高原作销量,卖周边赚钱。
文章插图
而控制着“上游”的版权的,其实是漫画杂志出版社、小说出版社,或者游戏公司。制作动画是要钱的,而且要很多钱,个人或者单独的小企业,肯定是没钱来制作动画片的。那么日本的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让拥有原作版权的出版社、游戏公司等企业主导,合着负责音乐制作的音乐公司,音响制作的音响公司,游戏制作的游戏公司,负责碟片制作的影像制作公司,联合在一起,为一个动画片的制作投钱,这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制作委员会”机制。
文章插图
那么我觉得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这些参与“制作委员会”的公司,没有动画制作公司,是的,动画制作公司往往是不参与动画项目的投资的,他们只是收了钱制作,就如同打工仔一样,也就是说,动画制作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制作费,那些跟动画相关的,漫画的销量多么多么高啊,小说多么多么火啊,周边卖得多么多么爆啊,统统,跟动画制作公司没有关系,前提是他们不参加制作委员会。【 动画公司|买了大会员也未必支持的了你喜欢的动画公司原因也很简单】
文章插图
再打一个比较直白的例子,就跟某果手机,和富士康工厂的关系差不多,某果手机卖出多少多少亿部,和富士康赚得钱,没关系,它只是拿一个某果给的产生费用,这个费用也不可能比其他品牌的手机高很多,毕竟某果是极为追求利润的,不会在成本上花太多,富士康工厂为某果加工手机的好处,只是品牌的知名度,当然,他们也有更高的要求去满足某果的需求。动画公司也是如此,更强的动画公司是可以拿到更多的制作费,但一部动画无论多么火,他们都不可能是赚到钱的大头,大头永远是产业链的上游,那些投钱的出版社、版权公司、音像公司,音乐公司赚得多,应该说是各赚自己领域的钱,例如一部偶像动画片,主要要卖偶像演唱会的门票的,那么音乐公司就是大头,一部动画片主打的是为原作做广告,那么原作销量上去最赚钱的就是原作的出版社,总之,轮不到动画制作公司赚钱就是。
文章插图
那又有朋友要问了,动画公司加入制作委员会,也成为版权拥有者,不就行了吗?
文章插图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动画公司没钱,亏不起……日本动画制作公司,别看产量很夸张,一个季度可以有40部-50部作品,但实际上规模都很小,那种鼎鼎有名的大公司,一幢大楼能有200人都是很大规模的了,500人规模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大都是100人甚至更少的小公司,你叫他们承担风险来投资制作动画,盈了还好,亏了怕是分分钟工资都发不出的节奏,因为做动画真的很贵,一集25分钟的动画片,就要1000万日币,你给国内大公司出钱,那的确是一笔小钱,但对于日本的制作公司来说,就算是每集分摊到动画公司头上,要出钱,是基本不能接受的,所以日本一直没有这么个模式,动画公司,就大都是打工仔。
- 精灵宝可梦|童年回忆:动画角色进化史,皮卡丘越来越瘦,猪猪侠逐渐拟人化
- tv动画|烂尾的日本动漫里不少见,烂的方式还各有各的特色
- 大王饶命|国产动画《大王饶命》男主非尊,却获得特等奖,这不就是龙傲天么
- |播出七集就放总集篇,这部动画不是经费不足,而是制作组无能?
- 和平精英|斗罗大陆后续几部也将动画化,能否一直保持现有热度?
- 海贼王|斗罗大陆后续几部也将动画化,能否一直保持现有热度?
- 宝可梦|《宝可梦》奇闻趣事:动画中小茂的服装,收服精灵的途径!
- 明日方舟|明日方舟日服要做动画?日文名成动漫商标,看内容却无太多爽点
- 高层|一人之下公司对陈朵仁至义尽不过是利用,临时工就是临时工!
- 双城之战|小岛秀夫发推大赞《双城之战》:真的太棒了,这是动画和CG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