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十部门印发《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重点推进 5G 应用( 四 )


21. 5G + 智慧城市。加大超高清视频监控、巡逻机器人、智慧警用终端、智慧应急终端等产品在城市安防、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建设实时精准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快智慧表计等产品在市政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部署,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提高城市感知能力。围绕信息惠民便民,加快推广基于 5G 技术的智慧政务服务。以社区、园区、街区等为基本单元加快数字化改造,形成一批 5G 智慧社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社区生活新服务。推动 5G 技术在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四、提升 5G 应用支撑能力
(一)5G 网络能力强基行动
22. 提升面向公众的 5G 网络覆盖水平。加快 5G 独立组网建设,扩大 5G 网络城乡覆盖,持续打造 5G 高质量网络,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新建 5G 网络全面支持 IPv6,着力提升 5G 网络 IPv6 流量。强化室内场景、地下空间、重点交通枢纽及干线沿线 5G 网络覆盖,推动 5G 公网上高铁,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推广利用中低频段拓展农村及偏远地区 5G 网络覆盖。
23. 加强面向行业的 5G 网络供给能力。加快提升端到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室内定位等关键技术支撑能力,推进面向行业的自贸区、工业园区、企业厂区、医卫机构等重点区域 5G 覆盖。支持各地结合区域需求,建设 5G 行业虚拟专网,探索建网新模式,形成区域先导效应。
24. 加强 5G 频率资源保障。继续做好 5G 基站和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工作。推动 700MHz 频段广播电视业务的频率迁移,加快 700MHz 频段 5G 网络部署,适时发布 5G 毫米波频率规划,探索 5G 毫米波频率使用许可实行招标制度,开展 5G 工业专用频率需求以及其他无线电系统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的 5G 工业专用频率使用许可模式和管理规则。
(二)5G 应用生态融通行动
25. 加快跨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支持电信运营、通信设备、垂直行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 5G 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服务创新和数据应用创新。深化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打好技术“组合拳”,不断培育 5G 应用新蓝海。打造一批既懂 5G 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 5G 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芯片模组规模化发展,促进上下游跨界协同联动。
26. 推动 5G 融合应用政策创新。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和行业优势,开放 5G 应用场景,加快地方特色应用落地。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商业模式清晰的 5G 应用创新引领区,探索应用推广新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
27. 开展 5G 应用创新载体建设。依托 5G 应用产业方阵,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为创建主体,建设一批 5G 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开展面向应用创新的技术和产业服务。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 5G 应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完善创新载体运营模式。发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域产业聚集优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推动 5G 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成果转移转化。
28. 强化 5G 应用共性技术平台支撑。面向工业制造、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 5G 行业应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解决制约行业应用复制推广的技术瓶颈。重点支持建设与 5G 结合的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室内 5G 蜂窝独立定位、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共性技术平台,提供跨行业的 5G 应用基础能力。
(三)5G 应用安全提升行动
29. 加强 5G 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构建 5G 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将 5G 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纳入 5G 应用研发推广工作流程,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并与 5G 应用同步实施。做好 5G 应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督检查,提升 5G 应用安全水平。
30. 开展 5G 应用安全示范推广。鼓励各地方和企业打造 5G 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研发标准化、模块化、可复制、易推广的 5G 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开展 5G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最佳实践在工业、能源、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落地普及。在 5G 应用中推广使用商用密码,做好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31. 提升 5G 应用安全评测认证能力。支持与国际接轨的 5G 安全评测机构建设,构建 5G 应用与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评价体系,开展 5G 应用与基础设施安全评测和能力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