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国产网络动画:从沉迷改编转向注重原创( 二 )


需要看到 , 青少年是网络动画的重要收视群体 。 因此 , 网络动画的价值导向问题尤为关键 , 这事关帮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 。 然而 , 当前部分网络动画作品中 , 所传播的价值理念低俗负面 。 所以 , 网络动画创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导向意识 , 以正确的政治导向、健康的思想导向、高尚的道德导向和丰富的文化导向 , 让网络动画有魂、有情、有爱 , 真正成为观众的精神营养大餐 。
导向是通过故事的讲述传达的 。 因此 , 选取何种题材 , 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 是网络动画创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 我们应该跳出当下创作局限在网络文学改编的窠臼 , 开拓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 一方面 , 立足传统 ,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 目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络动画大多是新瓶装旧酒 , 由作者在神话故事基础上虚构杜撰新内容 , 这样虽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 但又没有严谨、深刻地挖掘和呈现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其中优秀的故事文本数不胜数 , 不仅有神话故事 , 还有传奇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古典戏曲故事等 。 网络动画应多从中选取优秀的故事文本创作 。 另一方面 , 紧贴现实 , 创作更多紧扣主题主线的作品 。 近年来 , 一批动画作品围绕脱贫攻坚、建党百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多样化呈现 , 受到观众欢迎 。 如《大王日记》从一只橘猫的视角切入 , 介绍中国扶贫和支教事业 , 带给观众温暖、隽永的观赏体验 。 可见 , 网络动画在展现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同时 , 也应多关注现实世界 , 将镜头对准生活中的普通人 , 演绎他们不平凡的故事 , 使创作更具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
创作者还应聚焦审美领域 , 将营造中国特色的美学意蕴当成自觉追求 。 上世纪中后期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推出的中国动画作品享誉世界 , 开创了水墨、剪纸、折纸的动画形式 , 制作了《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鹿铃》等作品 , 引来国外动画导演前来拜师学艺 。 然而 , 中国动画发展到如今的网络动画阶段 , 传统的中国美学意蕴却显得有些稀薄 。 很多作品受外国动画风格影响 , 缺乏鲜明的本土特色 。 所以 , 网络动画应深挖中国审美富矿 , 创作更多体现中国美学风格的优秀动画作品 。 此外 , 美学与技术并行不悖 , 所以如何创新科技 , 让艺术和技术同步提升 , 是网络动画的重要发展趋势 。 目前VR、AR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 网络动画可以在创作过程中积极运用 , 令创作在视觉呈现上更上一层楼 。
总之 , 网络动画作为国产动画的新变式 , 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创作者应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 , 提升原创能力 , 丰富艺术表现 , 润物无声地传递主流价值观 , 塑造更多经典艺术形象 , 创作更多影响深远的艺术作品 , 提升中国动画的整体品质 , 使之成为提升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 。
 
(作者:刘汉文 , 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 郑泽坤 , 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