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热点接二连三,资讯APP如何应对流量洪峰?


资讯热点接二连三,资讯APP如何应对流量洪峰?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Paypal每分钟能发生价值近24万美元的交易,中文互联网每一分钟会诞生几亿条信息流。IDC预测,按照互联网发展速度,2025年,全世界每个联网的人每天平均将实现4909次数据互动——相当于每18秒产生1次数据互动。
今天,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持续激增,信息成为生产生活的核心要素,资讯APP、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承载着地球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新鲜事。
信息的爆炸对平台是极其巨大的挑战,尤其在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形式多元化的当下。不过或许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包括微博和新浪新闻等在内的社交媒体和资讯平台,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愈发游刃有余了。
能力升级的背后,是舆情监测系统和云计算技术的升级与迭代。
“热点总在新浪”背后的密码作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中文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多次遭遇流量洪峰带来的服务器承载压力。虽然微博会根据峰值部署服务器,但因为部署周期长,而热点事件突发的偶然性,若服务器储备过多,则容易造成服务器浪费。
准确估计服务器的使用量十分困难。如何应对流量洪峰带来的挑战,是中文互联网发展至今,每一个国民级APP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资讯APP容易崩,表面上来看,因为短时间内大规模流量涌入拥堵而至。
而这背后更值得思考的是,当前,市面上的信息流产品有很多,图文资讯和短视频等超级APP,不断分割用户的屏幕时间,但直到今天,我们会发现,为何社会热点事件总是在新浪旗下的产品引爆?
带着这些疑问,近日,钛媒体APP找到了微博首席运营官、新浪移动首席执行官王巍,他指出,这背后其实是生态协同和人机协同的功劳。
在新浪体系下,生态协同包括了两大主要部分,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
所谓内部协同,就是新浪集团的产品矩阵,包括新浪新闻APP、手机新浪网、PC新浪网、博客等产品与社交平台微博进行打通,形成协同共振的力量。
这其中,有新浪与微博的内容、数据和账号体系的打通,还有强化基于用户兴趣、动态化场景,网状知识图谱,以及社交关系的机器学习和产品创新能力。这些能力,让热点内容实现了更人性化、更高效的分发和传播。
而外部协同,主要是指拥抱和依靠生态合作伙伴,与他们形成一个庞大的全景生态网,而这张网能够不断地伸缩扩张,网罗更多的合作伙伴,聚合全网流量。
资讯热点接二连三,资讯APP如何应对流量洪峰?
文章插图
王巍告诉钛媒体APP,随着智能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浪系的合作伙伴也随之拓宽了维度。他们不仅与传统的内容平台媒体、自媒体合作,还与手机厂商,诸多车企,以及其他智能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的厂商等,都展开了深度的合作。
他们将这些合作伙伴,引入到新浪和微博的生态中,实现更多渠道、更多场景的分发,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
多元的内容分发渠道,为新浪平台上的内容,增加了更多触达用户的可能,进而强化了用户看新闻首选新浪的认知。
老编辑+新技术:人机协同让算法拥有价值观热点引爆的另一重要原因“人机协同”,则可以简单理解为,编辑经验+算法技术辅助。
“新浪20余年的内容运营积淀,和专业编辑的丰富经验,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在王巍看来,在拥有“老编辑”专业经验加持的前提下,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图像识别等新兴技术,使新浪大大提升了内容运营的策、采、编、审、播全流程运营效率。
“鹰眼系统”,就是微博在信息采集这个环节中,人机协同应用最经典的案例。
作为新浪独创的线索采集系统,鹰眼系统其背后依托的是,新浪20余年沉淀的内容数据,以及微博10年来开放的社交媒体数据。这些数据,让新浪集成了业内领先的热点线索供给“资源池”,进而构建了包含百余种典型事件传播模型的“知识图谱”。
鹰眼系统负责人鄂佳告诉钛媒体APP,“鹰眼”运作的逻辑是,以微博、新浪新闻内容为核心,采用大数据、实时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编辑、运营、自媒体、销售业务等场景和需求,辅助及时发现全网或者具体领域的热点,还包括事件衍生的热点。
这也是为何微博热搜,一直是全网衡量事件热度标配的最本质的原因。
那么,鹰眼系统是如何落地到具体的热点事件的?举个例子,在年度大热影片贾玲新作《你好,李焕英》上线之时,结合影片主题和内容,鹰眼系统精准捕捉和定位到了各大优质头部自媒体的生产内容,并且快速分发了“妈妈”“母亲”等自媒体热议内容,力求做到对娱乐热点进行不断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