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2021中关村论坛首日,世界最大智能模型“悟道”助力冬奥( 二 )


数字人|2021中关村论坛首日,世界最大智能模型“悟道”助力冬奥
文章插图
基于智源悟道大模型的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亮相
一系列基于大模型应用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成果的成功发布,预示着大模型时代正在走来。那么,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对于AI研究与产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由唐杰教授主持的高峰论坛环节中,学术与产业界专家围绕“大模型的产业应用”进行了交流探讨。
数字人|2021中关村论坛首日,世界最大智能模型“悟道”助力冬奥
文章插图
高峰论坛环节畅聊“大模型”发展
清华大学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学家刘知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大模型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进行构想,即通用化、普及化、标准化,让更多的人用更低的算力用上大模型,从大模型中受惠。
OPPO数智工程系统总裁刘海锋认为,对于B端来说,大模型能够提高工程师的生产力,面向消费者,大模型对问答或者搜索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基础模型上改变搜索引擎的架构和范式,带来商业机会。
智源悟道CEO路绪清表示,大模型为代表的AI突破可以给产业界带来巨大改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未来所有人类社会需要一万小时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都可以由当前的AI技术来模拟。”
最后,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总结,大模型就是把社会的各种数据资源、最强的算法以及算力整合在一起,变成公共基础平台,因此,他呼吁产学研共同努力发展大模型,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应用。
学界、产业顶级专家坐镇共话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多学科协同发展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能力,已成为重要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中,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蛋白质折叠预测、新型药物快速研发、基因测序和分析;在化学中,人工智能使得一个世纪完成的元素周期表在几个小时内重构……
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量子科学、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基础学科加快交叉融合,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本次论坛主题演讲环节,各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发表了最新看法,为洞悉人工智能多学科协同发展提供了丰富观点。
数字人|2021中关村论坛首日,世界最大智能模型“悟道”助力冬奥
文章插图
北京大学鄂维南院士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鄂维南院士发表了题为“科学与智能”的演讲,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开展化学、材料、生物和工程科学研究。他表示:“这些传统科学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战场,空间巨大,有望产生新一代的科学软件甚至工业软件,这正我们国家的痛点,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科学的融合发展。”
数字人|2021中关村论坛首日,世界最大智能模型“悟道”助力冬奥
文章插图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主题演讲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分享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探索AI学科交叉之路”上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作为人工智能的学者和从业者,必须要有勇气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拥抱更多的交叉学科和产业,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本质发展。秉承这样的思路,微软亚洲研究院在金融领域与华夏基金、太平资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了智能量化投资的共性平台,在量化投资业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
数字人|2021中关村论坛首日,世界最大智能模型“悟道”助力冬奥
文章插图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李明院士通过视频进行分享
随后,针对人工智能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李明院士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免疫肽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美国AI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创始人兼 CEO Alex Zhavoronkov介绍了AI如何与医疗人员配合开展长寿医学研究的经验。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大模型的发展面临社会和伦理风险,如何规避相关风险,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此,美国耶鲁大学技术与伦理研究组负责人Wendell Arnhold Wallach带来“Towards the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of AI(迈向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的主题演讲,他认为规避人工智能技术难以预测的危害,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原则的运作,让原则更广泛,最终通过价值重设、软法律和精心设计的政策,将技术轨道推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剑桥大学未来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联合国副秘书长技术顾问Danit Gal 围绕“Cost and Benefit: AI in Climate Change(成本与效益:人工智能在气候变化中的影响)”进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