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雷军不得不造车( 二 )


这句话的潜台词似乎在表达 , 他们比雷军更懂小米 , 也更懂造车 。
如果没有得到雷军的积极响应 , 他们会转换对话策略 , 激发雷军的危机感 , 「你想一想 , 你们的同行都在造车 , 加入你们不做的话 , 会不会落伍?」
雷军回答 , 我还要再做手机 , 手机的仗还没打完 。
对方穷追不舍 , 「你再仔细想一想 , 智能生态 , 车和手机会不会是一件事情呢?」
有一段时间 , 雷军处于反复纠结和犹豫之中 。 他在宣布造车那晚的演讲中承认 , 这个决定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
也有反对的声音 。
汽车工业复杂 , 投入巨大 , 动辄几十亿上百亿 , 周期长 , 搞不好就会翻船 。 小米是外行 , 搞不定 。 反对者也在使用恐惧思维 , 别人的电动车已经干了五六年 , 你们现在才开始干 , 是不是晚了点?
那应该是他很痛苦的一段时间 , to be or not to be , 这不是个简单的选择题 。 「有时候白天能想出100条理由做 , 晚上一冷静觉得有100条理由我们不应该做 。 」
雷军的心魔 , 他们不懂 。
他回忆小米当初创办智能手机 , 一无所有 , 竞争对手都是横着走的巨头 , 但10年之后 , 小米依然傲视群雄 。 雷军自问 , 现在是否还有10年前的勇气、决心 , 体力和投入?
何小鹏最初只是电动车项目的天使 , 却被投资人鼓动亲自下场 。 他虽然知道这是趋势 , 但仍然犹豫不决 。 理由很简单 , UC卖给阿里 , 自己功成名就 , 万一失败 , 晚节不保 。
这种担忧雷军也有 。 搞机和造车 , 雷军思考的动机和想法截然不同 。 对手机 , 他似乎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 , 造车为什么缺雷军不可?
雷军做得最坚决的一件事是 , 尽管无数投资人的信息涌进他的手机 , 小米还是决定造车不向外部资金开放机会 , 全部来自自有资金 。 他说 , 「汽车和手机全部拉通 , 才能给米粉无所不在的智能体验 。 」
当然 , 这句话又说得很满 。 造车不像手机 , 耗资巨大 , 蔚来小鹏和理想都曾因为缺钱而陷入危机 。 小米造车资金全靠自循环 , 是否永远没问题?
03
手机和汽车 , 单行道还是双向路?
互联网造车热 , 已经全民共睹 , 关注的还有监管 。
9月13日 , 工信部表态 , 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 , 处于小而散的状况 ,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
小米宣布造车第二天 , 雷军在公司总部组局 , 王传福、李斌、李想、何小鹏等造车相关的核心人物悉数到场 , 流出来的照片中 , 甚至有沈南鹏、王兴等互联网大佬的桌签 。
席间 , 有人说未来造车公司可能只有5家 , 鉴于上述四位智能造车的灵魂人物都在 , 雷军接话 , “不会就是我们5家吧 。 ”
这个席位能否锁定 , 没人敢给出答案 。 在丧失先机的情况下 , 我们先看看小米已经做了什么 。 目前已知公开信息是 , 小米或其关联公司在资本层面有所布局 。
迄今为止 , 雷军的基金顺为资本投资了蔚来和小鹏 。
蔚来曾把小米当作假想敌 , 但据说小米宣布造车后 , 李斌第一时间跟雷军商量合作事宜 。 相比之下 , 雷军跟小鹏的关系比较微妙 。
UC时代 , 雷军是他们的老大哥 , 但是小鹏汽车是经刘芹引荐 , 顺为才入局 。 小米上市 , 何小鹏个人出资1亿美金购入小米股票 。 小鹏汽车C轮融资不顺 , 除何小鹏个人主要注资之外 , 小米以战略投资的身份出资5000万美金 , 有危机时刻背书的味道 。
小鹏上市当天 , 雷军送上一根金条做礼物 。 小鹏一句「雷军是我兄弟」 , 有种辈分错乱的感觉 。 雷军曾跟圈内投资人大倒苦水 , 「天使最大的痛苦 , 就是那帮小弟 , 长大以后不听你的 。 」
36kr曾问何小鹏 , 跟小米汽车是否讨论过合作 , 何小鹏回答得很艺术 , 「现在说什么 , 都可能是错的 。 」一名小鹏产品负责人离职 , 何小鹏明确告知对方 , “蔚来、理想、小米汽车都不能去 。 ”
除两家电动车品牌 , 小米还投资了几家电池相关企业——动力电池生产商蜂巢能源 , 以磷酸铁锂为主的中航锂电和赣锋锂业 。
智能驾驶领域 , 小米则以收购的方式搭建了核心团队 。 8月25日 , 小米以7737万美元的价格 , 全资收购DeepMotion 。 这家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有成熟解决方案 , 主要布局集中在摄像头、目标图像、图像处理等领域 。
尽管做了这么多铺垫 , 从手机到汽车 , 中间的鸿沟真的是能轻松跨越的吗?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 , 做手机的都想造车 , 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 。 但造车的好像却没有做手机的想法 。 所以 , 这是一条单行道而不是双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