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更能“装”了?记者探访拆除部分座椅后的北京地铁线路
文章图片
车来了,等车的人却挤上不去。想快点儿上车的焦急,只有地铁通勤族才能体会。为了能多拉些乘客,北京已有11条地铁线路跑进2分钟间隔。发车间隔已达“极限”,地铁公司开始给列车做“小手术”增加承载空间。
去年以来,地铁4号线、10号线陆续试点拆掉列车部分座椅,想方设法地为列车“扩容”。今年年内,4号线53列列车将全部完成多功能区改造,全天可以增加约8000人次的载客容量。
拆除座椅后,地铁是不是更能“装”了?拆除座椅后方便了哪些乘车人群?站立空间更大了,如何保障站立乘客安全舒适乘车?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人员进行了现场探访。
4号线
就拆12个座椅,全天可增8000人次载客量
周二早上8点半,采访人员来到4号线北京南站站台,此时等待上行方向列车的乘客正在有序排队,每个屏蔽门前都有10名以上乘客。一辆列车进站后,车门打开,车厢内站立乘客已经贴到门前,下车乘客腾出的地儿,显然无法满足上车乘客需求。采访人员观察发现,候车乘客至少要等待两趟才能上车。
“不敢奢求有座儿,只要能快点儿上车不迟到就知足了!”正在候车的市民刘先生在中关村上班,对他来说,拆除部分座椅很有必要,“列车运行速度很快,站一会儿也不觉得累,反正也坐不上座儿。”
采访人员注意到,4号线拆除座椅位于中部两节车厢,具体部位为靠边儿的4组3人座椅。早高峰期间,该区域站满了人,过去座椅位置成了“倚靠位”,站在过道儿的乘客也不必再躲着有座儿乘客的腿,站立空间更大了。
京港地铁工程总管王家明介绍,整个列车拆除4组三人座椅,也就是12个座椅,全天可以增加约8000人次的载客容量。更直观地说,如果53列改造后的列车同时上线,可以多出半列车的满载载客容量。
“4号线开通以来,客流持续上涨,我们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提升乘客出行体验,自2011年起,4号线通过增加列车数量以及更合理的运营组织安排,实现了工作日早高峰由南向北方向的最小发车间隔低于2分钟,在现有客流情况、线路设计和信号系统技术制式的条件下,已经几乎达到了运营间隔的极限。目前高峰客流已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4号线及大兴线站务经理刘耕告诉采访人员,这条繁忙的地铁线高峰通勤特点非常明显,早高峰最大断面出现在菜市口至宣武门,晚高峰则出现在宣武门至菜市口,拆除部分座椅增加站立空间,有助于缓解大客流站满载率较高的现状。
提行李推小车不再担心“被嫌弃”
- 北京日报|宛若仙境!山东日照现平流雾奇观美景
- 北京日报|新疆这两县也实现脱贫,北京帮扶的73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 北京日报|“来逛朕的园子吧”!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变身“三山五园号”
- 北京日报|快讯!疏附县兰干镇等部分乡镇调整为低风险
- 北京日报|北京启动大运河马拉松挑战赛,108.5公里要这么跑
- 北京头条客户端|北京:空气重污染黄警期间中小学停止体育课
- 北京日报|71.6亿!北京地区企业战“疫”捐赠金额领先全国
- 北京头条客户端|CBA | 浙江打出本赛季最大分差 福建一场不胜耻辱11连败
- 北京日报|高价倒卖故宫展览入场票证,拘!
- 北京日报|刚刚,北京五区空气质量已进入轻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