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生物|对话施东辉:从天山生物的“疯狂”,看市场监管的逻辑( 四 )


第一财经:在天山生物被暴炒的过程中 , 20%涨跌幅制度备受争议 。 你认为 , 这种质疑是否有道理?
施东辉:此次创业板出现炒小、炒差的一大诱因 , 正是涨跌幅限制放宽到20%这一交易机制改革举措 。
与科创板采取纯粹的增量改革和较高的投资者门槛有所不同 , 创业板属于存量加增量改革 , 虽然对新开户投资者设置了10万元账户资产金额和两年投资经验的准入门槛 , 但其存量投资者数量高达5000余万户 。 涨跌幅限制放宽到20%后 , 吸引了大量高风险偏好的存量投资者参与其中 , 随后在赚钱效应的驱动下 , 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蜂拥而入 。
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为开端 , 近两年来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路径 。
一方面 , 设计了从发行、上市、交易、监管包括退市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 , 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市场先行先试 , 希冀总结经验后再移植到存量市场上 。 另一方面 , 在涨跌幅限制、盘中临时停牌、买卖报单等交易机制改革上也进行试点改革 , 使目前沪深交易所市场存在四个板块 , 三种交易机制 。
客观而言 , 市场制度体系的渐进式改革总体运行平稳 , 符合社会预期 , 而交易机制的渐进式改革则出现了一些偏差 。
【天山生物|对话施东辉:从天山生物的“疯狂”,看市场监管的逻辑】
第一财经:渐进式改革 , 不适用于交易机制改革?
施东辉:渐进式改革的本质就是所谓“摸着石头过河” , 这是一种通过实验优化政策的渐进式方法 。
政府将从最初(通常是很小的)政策变化开始 , 并根据经济对这种变化的反应逐步修改政策 。 这种方法在发行层面的改革效果很好 , 因为上市公司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个季度才能对政策变化做出反应 , 这给了政策制定者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反应并做出适当的政策调整 。
但在交易层面 , 由于股票市场为参与者提供了获得融资和交易的更大灵活性 , 使得投资者可以迅速对交易机制改革做出反应 , 严重的投机可能使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失效 。
更关键的是 , 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 上至国内外政经大势 , 中至流动性松紧状况 , 下至市场情绪高低 , 投资者根据当时的情况对交易机制改革做出的反应在另一些情况下会表现迥异 , 在某种意义上这类似于经济政策制定中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政府发现以前根据当时的情况所制定和实施的最优政策 , 现在已经不是最优政策了 。
因此 , 交易机制的改革要高度重视改革的系统性和投资者的准入条件 , 在既有投资者结构及市场存在高投机氛围的环境下 , 某个单一板块、某一具体环节的单项改革 , 很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定价结构扭曲和市场不稳定 , 并产生新的市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