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北京儿童心理专家谈让孩子爱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教父母这么做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曾经做了一个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反馈|北京儿童心理专家谈让孩子爱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教父母这么做
文章插图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用来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按下操作杆或按键,有食物掉下来,小白鼠就产生了“迷信”行为,会反复地去按。相反,如果小白鼠按了几次,没有任何事情发生,这个行为就会停止。据此,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称“反馈理论”。
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刚开始对学习还抱有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变得磨磨蹭蹭、不情不愿,甚至厌恶学习,那么家长就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正向积极的反馈造成的。
比如,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表现出了努力、认真、积极等行为,但是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表扬;经过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学习问题受到大人的批评等。这些行为都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反馈|北京儿童心理专家谈让孩子爱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教父母这么做
文章插图
这很容易理解,而且同样的事情在成人身上也会发生。假设一个爸爸,平时基本不做家务,有一天心血来潮竟然主动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桌子,辛辛苦苦忙活了半天。家人到家之后如果对家里的环境不做任何评价,像没看见一样,或者敷衍了事地说一句“还不错”,更有甚者,还指责这位爸爸打扫得不干净,完全否定他的付出。那么,这个爸爸以后还会积极主动做家务吗?
放到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孩子从开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到越来越懈怠,不愿意学习,很可能就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了正向积极的反馈。
举例来说,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费了好大的功夫写了一页生字。他完成之后,兴高采烈地邀请家长过去检查。
有的家长可能在忙:“妈妈正在洗碗呢,等我洗好了再看。”“爸爸正在整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等会儿再说。”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他写作业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有的家长匆匆看了一下就开始大夸特夸:“孩子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了不起!”这样的反馈没有关注到细节,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会产生困惑。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骄傲自满或者自负的心理。
还有的家长看过之后:“看看你,写了半天,都写得什么呀?像蚂蚁爬得一样,难看死了,撕了重写!”这就是负面反馈了,这么做会严厉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反馈|北京儿童心理专家谈让孩子爱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教父母这么做
文章插图
反馈|北京儿童心理专家谈让孩子爱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教父母这么做】以上是几种典型的不好的反馈,家长一定要避免。如果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能够做到给孩子及时、积极的反馈,夸奖的时候说出具体细节,孩子就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