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电子产品、网络游戏、沉迷成瘾…在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科技触手可得,这些事物的存在虽然让人们的生活方便快捷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些家长而言,无异于洪水猛兽。
文章插图
其中,最让家长竖起警惕的应该当属电子游戏,毕竟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沉迷电子游戏,才会导致成绩一落千丈,浑浑噩噩不知进取。
而对于电子游戏,这几年引起大众争议一直都没有平息过,特别是在国家体育局发布了“电子竞技”在我国成为了一项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导致对于电子游戏的评价分为了正反两大战营。
一:从小“玩游戏”和“不玩游戏”的孩子
大部分家长还是担心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索性就杜绝孩子接触,这让我想起了小A和小B 两个孩子,他们一个从小玩游戏,另一个从小不玩游戏,长大后有着以下的差别:
小A从小就很喜欢玩游戏,而且玩得特别好,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游戏天赋的。认知能力非常好,智商也高,而他长大后的工作也是和电子游戏研发相关,收入也不错,但因为从小就对着电子屏打游戏,从小到大都带着近视眼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文章插图
而小B没有玩游戏的喜好,在父母的引导教育下,他一直都是中规中矩的,生活习惯方面也比较好,所以没有近视眼情况的出现,虽然从小到大认知能力一般,可是身体素质条件非常好。毕业以后长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平淡却安稳。
这一事例对比其实也是给各位家长说,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不一定就是没有前途,毕竟现在涉及到电子信息领域的行业非常盛行,但这从小玩游戏和不玩游戏的孩子,长大后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家长们需要进行理性的判断认知。
二:玩游戏的利与弊
1.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孩子每周玩五个小时左右的游戏,他们的智力和社交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会更胜一筹。
文章插图
在很多家长看来,电子游戏就是蚕食人精神力的魔爪,其实让孩子适度的接触电子游戏,有益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智力的提升发展。
2.过度成瘾影响身心健康
适度的游戏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但如果过分的沉迷其中,没日没夜脑子里只想着打游戏,那不必多说,肯定是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危害。
孩子因为长期注视电子屏,视力会下降,毕竟长时间不运动,身体素质也会下降,也因为把过多时间精力放在打游戏上面,学业和事业也会荒废,整个人显得颓靡不振。
【 差别|从小“玩游戏”和“不玩游戏”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大,父母要懂】
文章插图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想让孩子接触电子游戏,就是因为怕孩子自控能力弱,导致出现沉迷现象,这就需要家长先认识到电子游戏的利与弊,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因为如果一味的制止抑制,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正确看待孩子玩游戏的行为
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从小就是一个游戏迷,在12岁的时候,就成功设计出了一款名叫“Blastar”的太空游戏软件。
直到现在,他依然是游戏发烧友,这种狂热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他“想把人类送上火箭”的奇迹。
文章插图
还有众所周知的扎克伯格,从10岁买了第一台电脑开始,就接触游戏。但拥有强烈求知欲的他,并不满足于在游戏过程中的打怪升级,而是很快对如何创作一款好玩的游戏产生了兴趣。
而正是那次游戏编程的探索经历,让他获得了成就感,他开始爱上编程,最终创办了风靡世界的Facebook……
举这两位名人的事例,并不是说我玩电子游戏是好事儿,而是说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它本质上没有过错,错的是我们对待它的方式。
为什么这些大佬们,把玩游戏玩成了事业,是因为他们不是在“玩”,而是在“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一步步超越,最终实现了人类的终极梦想。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羊水|子宫黑漆漆,胎儿会无聊吗?这些“游戏”玩得可溜了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萌娃|“保镖奶爸”送娃上幼儿园火了,气场,步伐没谁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