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北京垃圾分类存监督盲区,环保组织建议以积分挂钩物业费
文章图片
随着垃圾分类已在北京市全面推开,市民在非规定时间投放垃圾缺乏监督,延长现场监督时间又存在投入过大等难题也开始显现。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专业性组织,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在调研后提出,垃圾分类在执行中急需精准施策,并建议推行垃圾分类评价积分制,与市民物业费中垃圾费的增减直接挂钩,通过关联个人利益倒逼市民更加遵章守法。
在政策实行初期,垃圾分类不能全靠居民的自觉,还需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垃圾投放进行监督就成为必须。不过国际生态经济协会近日的调研发现,北京垃圾分类仍存在监督盲区。
目前北京不少社区都限定了垃圾投放时间,一般都在早上和傍晚,每个时间段两三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基本都有“垃圾分类引导员”在旁边监督和纠正。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在东城区大羊毛胡同的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调研时,社区引导人员介绍:“一般来说年轻人都很理解和支持,只有个别年长的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曾表现出一些情绪。”
不过这位引导人员也表示,“我们街道聘用了数十名垃圾分类引导员,但这也只能保证部分投放点有人,人还是远远不够用。”
对此国际生态经济协会方面分析,面对市民在非规定时间投放垃圾的监督问题,延长现场监督时间存在很大困难。如果社区把监督时间扩大到全天,人力至少要增加三至四倍。但大量扩充引导人员,垃圾分类指导的投入成本显然会过高。
在人员不够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只能借助电子设备。但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的调研发现,目前北京很多投放点并没有设置监控设备。而监控设备的到位和监控信息的后续处理,无疑也需要大量成本。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专职副会长李军洋认为,垃圾分类仅依靠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远远不够,北京市在此方面应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
这次国际生态经济协会提出建议,本市可广泛采取垃圾分类评价积分制的办法,每个街道同时建立垃圾分类的抽查制度。最终形成物业对每家每户打分,街道对所属每个社区的物业打分,市政府或区政府委托第三方组织对街道进行打分,所有打分将直接计入奖罚的新体系。
李军洋分析,届时每家每户的评分可与物业费中垃圾费的增加或减少直接挂钩;物业的评分应直接关系到街道对物业的奖惩;第三方组织对街道的评分则将作为各区对街道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
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经验,李军洋表示,垃圾分类只是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工程中的一部分,从社会化分工及政府和社会的良性关系出发,北京市应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组织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程度,由专业社会组织利用专业优势和社会力量配合政府部门解决垃圾分类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居民的入户讲解力度,加大对物业公司的培训,并针对具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 北京日报|宛若仙境!山东日照现平流雾奇观美景
- 北京日报|新疆这两县也实现脱贫,北京帮扶的73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 北京日报|“来逛朕的园子吧”!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变身“三山五园号”
- 北京日报|快讯!疏附县兰干镇等部分乡镇调整为低风险
- 北京晚报|廿四节气起源地在哪里?这些传说涉及三位古人
- 北京日报|北京启动大运河马拉松挑战赛,108.5公里要这么跑
- 北京头条客户端|北京:空气重污染黄警期间中小学停止体育课
- 北京日报|71.6亿!北京地区企业战“疫”捐赠金额领先全国
- 北京头条客户端|CBA | 浙江打出本赛季最大分差 福建一场不胜耻辱11连败
- 北京日报|高价倒卖故宫展览入场票证,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