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脸|孩子爱做“鬼脸”当心抽动症

鬼脸|孩子爱做“鬼脸”当心抽动症】孩子总喜欢眨眼睛、噘嘴巴,“小动作”没完没了,医生看后确诊:这是病,得治!儿童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控制不住做“鬼脸”,要考虑可能是抽动症。
男孩展展(化名)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多了个怪毛病,喜欢眨眼睛、做“鬼脸”,“小动作”不停。妈妈提醒他后,展展不仅没有减少眨眼的次数,还逐渐出现了耸肩、撅嘴,喉间发出“咳咳”的清喉音。后来,老师也反映说展展在课堂上也忍不住“挤眉弄眼”,被其他同学关注和讨论。
上周,妈妈把展展带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儿童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利娟在给孩子做了脑电图、神经影像、心理测验等一系列相关检查后,告知家长,展展眨眼撅嘴耸肩等这些小动作,是由儿童抽动症引起的。
“每年,我们都会接诊不少看起来是‘调皮捣蛋’的孩子。”陈利娟介绍,儿童抽动症在临床上的“学名”叫抽动障碍,它一般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以身体的肌肉群出现不自主的、重复的、无目的快速收缩以及发声抽动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常见的表现有眨眼睛、耸鼻子、歪嘴巴、噘嘴,或是不停地清嗓子、发出咕噜声或鸟叫声等。抽动障碍病因尚未明确,考虑可能与遗传、心理、环境及神经递质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
据介绍,我国抽动症的发病率为5%左右,其中2岁到青春期的男孩最易患抽动症。儿童神经内科主任尤仲敏介绍,该科每月接诊抽动障碍患儿就有数百人,他们虽然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可能出现强迫症、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愤怒发作等,需要及早积极治疗。考虑到大多数抽动症患儿为学龄期儿童,目前,该院儿童神经内科开设了惠民夜间门诊,治疗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方便患儿持续治疗。
“如果家有抽动症患儿,家长不要总想着提醒他们改正,可能适得其反。”尤仲敏建议,家长要保持放松的情绪,不要总是想着提醒、纠正甚至责罚孩子,提倡陪伴,引导及鼓励,多与同龄孩子相处交流,多进行户外锻炼,可以放松、稳定情绪,从而减轻抽动,减少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吃辛辣食物等不良刺激也是治疗的必要辅助。(采访人员王春岚 通讯员温红蕾 黄洁莹)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