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垄断9年,终于退出中国!一代装X利器,现在为何反遭国人嫌弃?( 二 )



每天 , 有超过10万的用户在闲鱼鱼塘交流“Kindle的邪门经验” , 连Kindle工程师都会去 。 他们就做一件事:刷机魔改 。
简单来说 , 是通过刷机成安卓系统 , 突破Kindle技术限制 , 阅读任何书城、漫画APP的内容 。 封禁多次 , 也难以阻挡电子极客的探索热情 。
Kindle最活跃的平台 , 除了闲鱼还有小红书 。
万年吃灰的kindle再次成为书桌必备好物 , 理由有些啼笑皆非 。
小红书上有各式各样的保姆级教程 , 不是教你找免费图书资源 , 而是教你开发Kindle“有用”的一面 。

来源:小红书
Kindle能做励志台历、华丽时钟 , 偏偏不是在阅读 。

kindle的读书人设 , 曾征服了中国人Kindle曾风光无限 。
2012年有两款网红产品横空出世 , 一款是苹果手机 , 另一个就是Kindle Paper White 。

2016年是进入中国的第三年 , 中国成为Kindle全球销售的第一大市场 。 2018年 , Kindle在中国累计销售达到数百万台 。
中国是怎么成为Kindle的吸金之地的?
1、读书人设 , 打造阅读乌托邦
相较于当下爆火的知识付费 , Kindle才是祖师爷 。
最初的Kindle , 无论是运行灵敏度还是功能上都不如手机和平板 , 更别说看视频、打游戏了 。
它所有的功能只专注于一件事情——阅读 。
?模拟真实纸张的效果、适合户外环境的墨水屏、不累眼……这些功能都服务于Kindle的设计核心沉浸式阅读 。 正如贝索斯所说 , Kindle是专门为长篇阅读打造 。

Kindle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只要买了它你就能多读书 。 这本质上和健身卡、得到APP的功能如出一辙 , 前者缓解身材焦虑 , 后者缓解知识焦虑 。
有一台Kindle是读书人的身份象征 。 当地铁上的年轻人拿起Kindle看书时 , Kindle似乎成为了他们的精神避难所 。
Kindle甚至一度成为公司年会礼品标配 。
2、两座“线上图书馆” , 搞定中国读者
巅峰时期 , Kindle的电子书资源一度达到70万本 , 相当于两座市级图书馆的体量 。
其实Kindle在硬件上几乎不赚钱 , 也不靠换机潮来赚钱 。 那么 , Kindle靠什么赚钱?
Kindle做得是卖书生意 。 实际上 , Kindle相当于电子书架 , 电子书来自于版权商 。
在亚马逊之前 , 索尼电子阅读器因版权问题 , 空有硬件却无书可看;汉王豪掷3000万建电子版书城 , 与出版商二八分成 , 结果连亏两年 。

建电子书平台 , 难度远超过了厂商的想象 。 这中间是线上书商与线下出版社、渠道商、作者之间的博弈 , 新旧势力的利益牵涉太复杂 。
相较于国内早先诞生的同类产品 , Kindle有一个好爸爸——亚马逊 。

亚马逊做图书零售生意 , 外文资源足够多 。 Kindle团队入华后 , 先后拜访了中信、外研、华商和商务印书馆四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社 。
为了搞定出版社 , Kindle在中国的策略是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步发售 。 当Kindle国行版发售时 , 已经合作了200家出版社 。
亚马逊还联合咪咕推出了新Kindle , 充盈了大量网络文学资源 。

更不用说 , 亚马逊讨好中国读者 , 尝试了诸多“全球首次” 。 比如说 , 首推白色版Kindle , 发布了故宫和敦煌文化的联名礼盒 , 以传统颜料烟紫和玉青命名机身 。

读书人设和电子书内容 , 成为了Kindle在国内吸金的利器 。

杀死Kindle的 , 不是微信读书早在11年前 , 刘强东就预言了Kindle的失败 。
“让亚马逊的贝索斯也到中国来创业 , 给他二十亿美金 , 他也烧不出来一个Kindle” 。

一语成谶 , Kindle退出中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
这番论断地理由是 , 盗版环境下 , Kindle模式在中国就永远不会成功 。
Kindle活不下去 , 难道是中国人不爱读书 , 只爱看盗版?这个锅中国人不背 。 是因为没有技术能力吗?对于财大气粗的亚马逊来说 , 显然不是 。
其根本原因是Kindle的保守与孤傲 。
过去9年 , 国内电子书平台的内卷速度 , 远超过Kindle的更新速度 。
微信读书、番茄小说、晋江等电子书平台迅速崛起 , 他们的电子书资源几近免费 。 2019年底 , 微信读书上有2.1亿人次注册 。
然而 , Kindle的电子书价格比实体书还贵 。 以经典小说价格为例 , 电子书比实体书还要贵几块钱 。

对于眼见为实的国人来说 , 花钱买的是实体书 , 而在kindle上买的是电子数据 , 更遑论还要承担“电子书架”的设备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