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以后曹操为什么说他不孝?( 二 )


《世说新语》记载过一件孔融小时候的事情 , 十岁的时候 , 他跟随父亲前往洛阳 , 当时的司隶校尉李膺名气非常大 , 孔融去他家门前 , 对看门的人说 , 他是李膺的亲戚 , 进去之后李膺问他是什么亲戚 , 孔融回答 , 先祖孔子曾经拜李膺的先祖老子李耳为师 , 所以算得上是世代通好 。后来 , 太中大夫陈韪到了 , 别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 , 他就说了一句“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 , 孔融也回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
三国 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以后曹操为什么说他不孝?
文章图片
虽然可以说他这是才思敏捷 , 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怼人的功夫呢 。至于孔融的“不孝” , 就是源于他的言论 , 父母无恩论 。“父之于子 , 当有何亲?论其本意 , 实为情欲发耳 。子之于母 , 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 , 出则离矣 。”原本在注重孝道的时代 , 孔融说出这样的话 , 孩子只是父母情动之后的产物 , 在孔融看来 , 就像是把一个物品放在瓶子里面 , 暂时寄存 , 日后再倒出来 。
孔融平日就经常怼曹操 , 曹操正想抓他的把柄呢 , 这一下子 , 曹操有了借口 , 直接就把孔融给杀了 。
三国 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以后曹操为什么说他不孝?
文章图片
其实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孔融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 毕竟这个世上不负责任的父母不在少数 , 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 , 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意愿呢?毕竟这一生是孩子的一生 , 父母恩情再大 , 也只能陪伴他们几十年 , 剩下的时间 , 哪里还有父母的踪迹 , 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孩子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