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中,为何只有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我国的史书是有很多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二十四史了,而在二十四史当中,却只有一本书被人们称为是“帝王之书”,这就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主编的一部书,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不过这部史书并非是单纯记录某一个朝代所发生的事情,而是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时期,前后跨度长达1362年,可以说是非常久了 。然而这样一部史书却被人们称为是帝王之书,这又是为什么呢?
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中,为何只有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文章图片
1、司马光为什么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名臣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涵盖了十六个王朝1362年的历史 。
《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极高,许多人将它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史家绝笔 。自《资治通鉴》成书以来,它就成为历代帝王将相、军政要人的必读书 。清初大儒顾炎武评价《资治通鉴》为“后世不可无之书”,曾国藩则称《资治通鉴》乃是“先哲惊世之书” 。
《资治通鉴》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毋庸置疑,作为该书主编的司马光自然功不可没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光为什么要耗费十九年时间来写这部巨著呢?
司马光历仕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当时朝廷中影响力最大的官员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史学大家 。司马光在台谏部门任职多年,作为一名言官,他曾孜孜不倦地向皇帝上书提出各种意见 。但皇帝有自己的考量,因此司马光的许多建议都未被充分采纳 。于是司马光便c开始萌生了想要写一部总结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兴衰得失的史书,让皇帝以史为鉴 。
宋英宗即位后,司马光向英宗进献了一部初成的史书——《通志》 。宋英宗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看到司马光的作品后赞不绝口,唯一的遗憾就是内容量太少,看得不过瘾 。于是他下令置书局于崇文院,命司马光继续编纂史书 。
没过多久,宋英宗就驾崩了 。他的长子赵顼继承皇位,是为宋神宗 。神宗知道司马光是个很有能力的大臣,便问他对时局有什么看法 。司马光一语就道破了当时国家问题的症结所在,听得宋神宗眉飞色舞 。于是宋神宗打算让司马光主持改革,可没想到司马光却对皇帝表示自己没空 。接着司马光对皇帝说自己正在写一部记录了历朝历代兴衰得失的史书,以后皇帝通过此书指导就会知道如何治理天下了 。因此他无论如何都要先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至于改革这种小事,交给其他人就能搞定 。
宋神宗知道司马光个性执拗,不好强人所难 。为了表示对司马光工作的肯定,宋神宗为他的作品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