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清朝养廉银真的养廉了吗( 二 )


养廉银的发放并不能必然带来官员的廉洁,只有厚禄而没有相应的执行监管制度,“廉洁奉公”只能是一句空话 。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只有依附帝王的统治意志才能发挥功效,在雍正帝的严格执行和监管下是名副其实的 。但从乾隆后期开始,由于制度的松弛以及经费的紧张,养廉银名不符实,最终只能伴随着清朝的衰弱而功能弱化 。
清朝 清朝养廉银真的养廉了吗
文章图片
晚清官员夫妇 。
1799年,曾任首辅的权臣和坤被抄家时,珍珠、宝石“胜于大内”,“藏银、衣物数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窑埋银三百余万两……”,部份即纳贿所得 。
这就给人一个印象,个别养廉银拿得最多的大官,往往更是贪得无厌 。乾、嘉以后,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现象变本加厉,日益严重,终至不可收拾之势 。
雍正当年希望通过养廉银制度的推行,培养官员们廉洁作风的初衷成为泡影,彻底失败了 。
【清朝 清朝养廉银真的养廉了吗】参考文献:南芳《清朝养廉银制度研究》,万揆一《清代的“养廉”》,张宏杰《“养廉银”怎么养廉?》,冯元魁《论清朝养廉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