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引发“褪黑素”与“咖啡因”之争东北网( 二 )


可惜 , 《清平乐》只唱了半台好戏 , 当张贵妃和贾教习“上线”后 , 该剧将重心转回后宫秘史的套路 , “宋夏战争”“重熙增币”“庆历新政”等历史事件则成了宫斗的“背景板” 。 儿女情长显然托不起历史正剧应有的宏大画卷 , 过度沉迷“考据”又冲淡了戏剧冲突 。 随着剧情缓慢、人物扁平化、支线喧宾夺主等“硬伤”相继显现 , 口碑和收视率同步下滑也就不足为怪了 。
“短而爽”根本在于“精” , 短剧并不等同于“全程高能”的段子集锦
如果说《清平乐》是一壶需要细品的清茶 , 那么热播剧《我是余欢水》就像一杯浓缩咖啡 , 口感强烈 , 刺激着味蕾 。
按理说 , 男性中年危机的故事并不新鲜 , “同题作答”的《如果岁月可回头》就沦为了“注水剧” 。 相比之下 , 《我是余欢水》通过化繁为简、高度浓缩的叙事手段 , 以婚姻、友情、事业、健康危机为着力点 , 勾勒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艰难境遇 , 使观众产生了“人人都是余欢水”的广泛共鸣 。 该剧短短12集 , 剧情却反转再反转 , 用命运逆袭制造出网文式的“爽感” , 使观众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世界里 , 欲罢不能 。
【热播剧引发“褪黑素”与“咖啡因”之争东北网】毋庸置疑 , “短而爽”的叙事风格正带动影视剧创作的一股风潮 , 《不完美的她》(22集)、《我是余欢水》(12集)、《龙岭迷窟》(18集)等近期轮番热播 , 即便普通观众也察觉到了“短剧时代”的到来 。 一些视频网站频频试水单集时长3至10分钟的“超短剧” , 碎片化娱乐的理念推动着影视剧创作走向另一极 。 短剧站上“风口”的同时 , 创作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 短剧的根本在于“精” , 在于凝练镜头语言 , 强化戏剧冲突 , 凸显角色性格 , 传递时代的声音 。 如果影视剧为追求形式上的“短” , 迷失在“全程高能”段子集锦里 , 削弱了思想性和艺术性 , 剥离了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 , 便是舍本求末了 。
其实 , 影视剧节奏的快慢、篇幅的长短并没有一定之规 。 上世纪20年代 , 法国先锋派对电影节奏的追求达到了狂热地步 , 电影理论家莱翁·慕西纳克认定 , 电影成败的关键“是节奏 , 不然就是死亡” 。 倏然间 , 百年已过 , 影视艺术语言不断发展演变 , 早已超脱当初“诗电影”的藩篱 , 但“不完美 , 毋宁死”的精神仍激励着后来者不懈地攀登艺术巅峰 。 曾经拿下艾美奖大满贯的美剧《24小时》节奏紧凑、环环相扣 , 快得惊心动魄;岩井俊二则用舒缓的叙事节奏、淡化的故事情节、唯美诗意的画面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散文电影 。 无论成熟的影视工业化套路 , 还是隽永诗化的美学风格 , 做到极致已经足够好 。 说到底 , 影视剧创作者当秉持艺术为上的匠心 , 不盲目求快 , 不注水为慢 , 静心思索怎样开拓思路、打磨剧本 , 使长剧有营养 , 短剧有深度 , 这才是作品叫好又叫座的根本所在 。 采访人员宣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