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如坐针毡什么意思?如坐针毡典故出处介绍

曹操接汉献帝迁都,汉献帝秘密写下衣带诏交给董承,准备联合刘备等人一举除掉曹操 。可惜最后计划被提前泄露,除了刘备其他人一并被曹操就地正法 。很多人说汉献帝不敢反抗曹操,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汉献帝肯定不能明着跟曹操作对,不然曹操可以将他废除,在立一位新的天子 。这次讲解的成语“如坐针毡”,就和汉献帝衣带诏事件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是怎样的吧 。
如坐针毡如坐针毡什么意思?如坐针毡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图片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发生在“衣带诏”事件期间,相关人物为曹操、吉平和王子服等人 。原文如下:
吉平苏醒,睁目切齿而骂曰:“操贼!不杀我,更待何时!”操曰:“同谋者先有六人 。与汝共七人耶?”平只是大骂 。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觑,如坐针毡 。操教一面打,一面喷 。平并无求饶之意 。操见不招,且教牵去 。众官席散,操只留王子服等四人夜宴 。四人魂不附体,只得留待 。
如坐针毡如坐针毡什么意思?如坐针毡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图片
操曰:“本不相留,争奈有事相问 。汝四人不知与董承商议何事?”子服曰:“并未商议甚事 。”操曰:“白绢中写着何事?”子服等皆隐讳 。操教唤出庆童对证 。子服曰:“汝于何处见来?”庆童曰:“你回避了众人,六人在一处画字,如何赖得?”子服曰:“此贼与国舅侍妾通奸,被责诬主,不可听也 。”操曰:“吉平下毒,非董承所使而谁?”子服等皆言不知 。操曰:“今晚自首,尚犹可恕:若待事发,其实难容!”子服等皆言并无此事 。操叱左右将四人拿住监禁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专权,引发汉献帝刘协的愤怒 。汉献帝以“衣带诏”的形式密令国舅董承暗中积蓄力量,一变铲除曹操,恢复皇权 。不久之后,董承便与马腾、刘备、吉平、王子服等人暗中策划,计划利用太医吉平治疗曹操的偏头疼之际下毒 。但此时被董承的家奴秦庆童发觉,并向曹操告密 。最终,除刘备、马腾二人之外,其余四人皆被曹操杀害 。
如坐针毡如坐针毡什么意思?如坐针毡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图片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如坐针毡”,意为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晋书·杜预传》中的“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慜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 。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小说中提到的“衣带诏”事件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发生在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陈寿的《三国志》、袁宏的《后汉纪》及范晔的《后汉书》中均有记载 。不过,在这三种历史记载中却都找不到“吉平”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的首次出现,并不是汉末三国时期,而是在元代,出自元代的早期剧作家花李郎创作的《相府院曹公勘吉平》一剧,后来在《三国志平话》中亦有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