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剧河北的唐剧文化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曲艺文化中的“奇葩”

说起唐剧 , 可能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 , 并不是很熟悉 。河北的唐剧又名影调剧 , 是20世界60年代诞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新剧种 , 是在唐山皮影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 , 吸收京剧表演艺术孕育而成的 , 是我国戏曲艺坛独一无二的新剧种 , 为此深受国人的喜爱 。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
唐剧河北的唐剧文化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曲艺文化中的“奇葩”
文章图片
唐剧的发展唐剧的发展过程 , 大体可分为酝酿、形成、发展三个时期 。从20世纪10年代晚期20世纪50年代末 , 是唐剧的酝酿阶段 。由于皮影唱腔非常富于表现力 , 而且在冀东农村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解放战争期间 , 有些革命文艺团体 , 如冀东路南文工团、十二地委文工团等 , 为了配合解放战争 , 便开始把部分皮影调搬上舞台 , 用它来反映现实斗争生活 , 表现现代人物 。建国后 , 在业余文艺舞台上 , 皮影调被用在小歌剧、小演唱的情形 , 就更加普遍 。
虽然这还不是唐剧 , 只是作为歌剧和歌曲的音乐素材被运用 , 但是 , 这却给唐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为皮影唱腔全面舞台艺术化迈出了第一步 。
唐剧河北的唐剧文化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曲艺文化中的“奇葩”
文章图片
1959年至1963年 , 是皮影调衍变为唐剧的形成与完善时期 。将皮影唱腔全面地搬上舞台 , 是在唐山市戏曲学校进行的 。最初的实验剧目是《看家书》(《五锋会》的一折)和《金鱼记》 。取得初步成果后 , 继而又通过《断桥》、《敬德哭马》、《香罗帕》等剧目进行实验 , 并将这批实验剧目拿到昌黎、滦县、乐亭等县去演出 , 获得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自此 , 唐剧诞生了 。
文革时期 , 唐剧被诬为“冀东反党集团的御用工具” , 强行撤销 。1970年 , 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 , 改名“影调剧”重上舞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相继向全国播放该剧种唱腔录音 , 从此在全国发生影响 。在此期间 , 乐亭县也成立了专业影调剧团 , 并先后创作演出了《渤海春潮》、《海上红哨》等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 唐剧主要演职员蒙难者近半 , 使唐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1979年初 , 影调剧复名唐剧 。
唐剧河北的唐剧文化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曲艺文化中的“奇葩”
文章图片
唐剧特色唐剧的主奏乐器是铜筒四胡 , 筒长十五厘米 , 直径六点六厘米 , 属于中高音乐器 。演奏时需戴金属指套 , 音色优美别致 , 长于抒情 , 但音量较小 。其他乐器的配置 , 无固定成法 , 但以突出四胡为原则 。唐剧的打击乐器 , 与京剧基本相同 , 只是个别的锣鼓点保留了皮影的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