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观快评:网约车抽成,不该成为桌子下面的游戏】抽成的不透明、不规律、不厚道,和市场规律无关,和大数据无关,而和平台的自律度、监管的力度有关。
文章插图
网约车市场有个怪现象:乘客表示打车越来越贵,司机却感叹挣钱越来越难。那么钱去哪儿了?实际上,乘客支付车费和司机收到车费之间存在差额,即网约车平台服务费,也被称为平台抽成。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能达到25%甚至更高,而司机和乘客对每一单的抽成比例、计算方式毫不知情。
新华社5月5日的这条报道,让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几次打车,网约车司机都问我付了多少钱,原来平台的抽成是个谜啊。说起来,抽成高似乎和乘客无关,但乘客和司机同属被“抽”的群体,打车越来越贵的事实就是乘客扛起的沉重负担。
而且,关键在于,这个抽成是“抽风”型的。据报道,在一些平台上,原来定的抽成标准,后面就随意突破了,这一单正常,下一单就不正常了。本该用于服务“打车党”、便利网约车司机的大数据,就这样被用来“算计”乘客和网约车司机了。
平台靠抽成滋养,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本属正常。但平台服务费或言抽成的不透明、不规矩、不厚道,和市场规律无关,和大数据无关,而和平台的自律度、监管的力度有关。
无疑,经历了早期的野蛮生长和白热化竞争后,留存下来并且做大的网约车平台正在表现出赢者通吃的快意和任性。现实中,平台最初带网约车司机一起“出道”打拼、共享科技发展成果的理念有所变味了,多赢局面正在萎缩成平台的“一赢”甚至“吃独食”局面。
这样一来,恶果必然呈现。例如,由于司机挣钱太难、太累,不少司机已经退出市场,导致某些高峰时段的车辆越来越少,打车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市场竞争充分时,司机可以在几个平台之间“切换”,哪家善待司机就去哪家接活,可如今,实力平台早已完成了市场布局,司机的这一应对法则也越来越缺乏效用。在一家抽成更比一家高的情况下,司机要么忍着,要么走人。
需要看到,抽成的透明化、合理化、相对稳定化,不是一种倡议,而是一种制度性要求。岂能当耳旁风?
早在2019年11月,交通运输部就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明确,网约车平台公司应主动公开定价、加价机制,公布运价结构、计价加价规则,保持加价标准合理且相对稳定,保障结算账单清晰、规范、透明。但这样的主动公开有吗?公众几乎闻所未闻。
在有些领域和关键处,平台是有痛点和呼声的,这是客观事实。网约车市场有得到政策进一步“呵护”的愿望和理由。
但在规范经营者自主定价行为问题上,平台不能留白,监管不能缺位。4月29日,交通运输部表示,今年将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公开定价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时隔一年多,这一喊话,既表明网约车平台玩转抽成游戏且密不示人的风气已加剧,也表明监管部门难以容忍、决心已下。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平台该有点数了。我们要的是一个锐意进取、做事光明磊落的平台,而不是闷声发财不管群众冷暖的“机器人”。
只要桌面之下的“抽成游戏”还在玩,只要不合理的定价机制还存在,损害的就会是消费者、网约车司机以及市场的多方利益。
网约车是新事物,可谓一大发明。这个庞大的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但这个市场应该是一个让参与者、用户越来越有获得感的领域,而不是相反。愿每一个漂泊者都能得偿所愿,愿每一个平台都能多一些温度,好让人继续造梦。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正观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
- b2c|156天后,网约车市场依然静悄悄
- grab|东南亚最大的独角兽,网约车Grab纳斯达克上市,市值345亿美元
- 阿里巴巴|阿里再次押注网约车:出行市场巨变,滴滴这次危险了?
- 运力|吉利集团将推出全新网约车聚合平台 主打合规运力
- 网约车|东南亚网约车巨头上市,软银和Uber也成了赢家?
- 北京商报|抽成比例有望降?网约车监管再加码
- 平台|八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
- 平台|八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开抽成比例,加大反垄断监管力度
- 抽成|八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发布
- 乘客|八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