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他分明有更好的选择( 二 )
文章图片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一下,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这样的耻辱?如此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话,也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这样说可能太笼统了,我们先看看苏轼在《留侯论》里怎么说的吧: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可能说的就是我这样的玻璃心吧 。
当然大丈夫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仔细想来,能做到这一点很令人钦佩 。这其实也就是在说,韩信在受胯下之辱之前,就是一个熟读兵书深明大义的人 。也就是说,是他这样的人,在衡量各方面利弊后选择了钻胯;是他这样的人,决定了他能够承受胯下之辱 。他当时具体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假设他把这当做对自己的一次磨练呢?未尝不可 。
文章图片
其实古人特别推崇“器量”也推崇“忍”,所谓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也说过“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如苏轼所说真正有“大勇”的人,“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因此韩信是一个有大勇和大谋的人 。那个屠户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其实韩信的人格已经受到了侮辱 。他如果选择逃走,此事日后必会一直为屠户所耻笑 。更何况韩信不把胯下之辱当做一回事,他的态度豁达,格局高且大 。他只是看的更远而已 。
再后来,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韩信最初在项羽部下从军,却从未受过重用 。他一气之下投到刘邦的麾下,仍然不得重用,他再次愤然离去,于是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 。萧何极力向刘邦荐举韩信的才能,结果被封为大将 。韩信果然是个将才,在每次征战中屡建奇功,被册封淮阴侯 。后来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做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 。韩信觉察到此事以后,便联盟夏阳侯陈豨密谋造反 。此事被萧何识破,用计将韩信引诱到长乐宫中,被吕后斩首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出自此典故,这也是对“生死一知己”的最好诠释 。
文章图片
从没落的贵族沦为人人唾弃的平民,从军不得志后又成为了统领兵马的大将军,就在他一生繁华享之不尽的时候却又被吕雉的阴谋诡计害死 。纵观史书,从没有哪一名英雄如韩信一般,他用兵如神,战必胜,攻必取,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
- 古代皇室|古代皇室为何都喜欢近亲结婚?
- 光绪|光绪当年为何不肯入洞房?原因到底是什么?
- 舒妃|舒妃为何只给乾隆生过一个孩子?历史上舒妃是个怎样的人?
- 梵蒂冈|美国敢打梵蒂冈吗?美国人为何不敢打梵蒂冈?
-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十二时辰狼卫曹破延为何实力圈粉?一位在拿生命演戏的演员
- 三国|为何关羽被杀刘备哭晕过去,而张飞被杀只说了一句"三弟休矣"?
- 蜀国|关羽为何不服马超?两人中谁的武艺更高?
- 三国|黄权投降曹魏,为何刘备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感到内疚?
- 三国|有着雄心壮志的孙权,为何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称帝的?
- 红布盖|古代新娘子出家为何头上要盖红布盖?红盖头的习俗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