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举动异常?别急着判断是孤独症!
众所周知,孤独症儿童现在越来越多,比例大幅上涨。
现在比例增长,也许就是因为大家认知广泛,故而发现了很多儿童确实真的就是孤独症,导致比例和人群上涨。这无可厚非。
然而,在这个上涨的比例中,也是存在“虚数”的。每一个星爸星妈都知道并且认命:孤独症患者不可治愈,从而心理上会有极大落差感。但是,明明不是孤独症,却硬是给判例为孤独症,这要打击多少家庭,又会耽误多少孩子呢?
文章插图
【孩子举动异常?别急着判断是孤独症!】很多人都问我,我孩子这样那样,是不是孤独症患者?最常见的,什么多动啊,不说话啊,脾气暴躁等等。
确实,这些典型特征在孤独症儿童身上是显著的。但是,我从一开始就建议大家去大城市的大型正规医院进行确诊,因为,“误判”随处可见。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内容,是关于那些被误诊的孤独症患者。
1、有个2岁的男孩,睡眠质量极其差,大概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大哭一次,闹个不停,家长日夜颠倒的照看,苦不堪言。
而且在深夜哄孩子哭醒的孩子睡觉时,男孩还有撕扯家长头发的行为,异常暴躁。
文章插图
经诊断,孩子为孤独症患者,进而开始了以行为和言语为主的干预训练。
孩子的状态有了一定的改善,言语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但没有改变的,依旧是孩子的坏脾气和糟糕的睡眠质量。
在一次例行的全身体检,医生发现男孩有肠胃方面的异常,随后约专家会诊,诊断出孩子患有多种胃肠道疾病。而这些疾病,是导致孩子睡眠质量差和脾气暴躁的最直接原因。
文章插图
换言之,肠胃病,让一个孩子变得像严重孤独症患者一般。
而经过肠胃治疗的男孩,睡眠质量大大改善,脾气也趋于稳定,顺利进入小学学习,认知和社交都高于同龄人,是一个快乐的小男孩。
2、有一个3岁的小女孩,不会说话,总是低着头,不与他人对视,不和别的小朋友交往,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建议每周要接受30个小时的干预训练。
有一位干预师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小女孩理解能力良好,但对外人极度不信任,无法正常干预,于是采取了游戏治疗,并逐渐和小女孩建立了互相信任的感情。
文章插图
从小女孩逐渐开始开口说话,从一个字到一句话,到后来她会对从幼儿园回来的弟弟主动说“欢迎回家,我爱你”。
干预师表示,这个女孩并非孤独症患者,而是“语言迟缓”,可以采取不同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模式。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女孩语言能力与同龄人无异,乐观开朗,完全正常。
文章插图
3、这个男孩3岁,长着一双漂亮的蓝色眼睛,一头的金发。可惜的是,他并不会说话,只能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开始家长请来了很多“语言迟缓”的专家进行干预,但效果完全没有。
此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开始进行孤独症干预训练。但小男孩非常抗拒,并且一度尝试逃离训练课堂。
文章插图
最后一位干预师发现,虽然男孩不会说话,但是他能够借助其他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传统的语言干预,对小男孩几乎不起作用。努力1个月之后没有任何成效。于是,建议家长带小男孩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机体生理方面。
最终,小男孩被发现患有“失用症”,这种儿童期言语失用症,是指当儿童在试图发音、说话的时候,大脑无法妥善控制发音器官如嘴唇、舌头部位的肌肉,因而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只能使用一些怪异的音调加上手势来向父母提出要求或表达抗议。
文章插图
采取新的治疗后一年,小男孩4岁,经过孤独症测试表明,小男孩不再适用于孤独症检测,是典型的正常4岁孩子。
以上的三个故事,希望能够给各位家长一些启示。
文章插图
在“闭圈”里,有一句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却很现实:“没有脱圈,只有误诊”。但是有意思的是,很多所谓的“专家”会一股脑地把一些孩子都诊断成孤独症儿童,殊不知这一个误诊,会让希望消失殆尽。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