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武器,可能就蕴藏在这几个关键点里( 二 )



深耕行业数智化 , 提供超越客户预期的服务
“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战略资源”是华为写入基本法中的根本原则之一 , 自华为创立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 , 华为一直深度专注于自己核心业务 , 从未偏离主航道 。 据胡厚崑介绍 , “持续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是华为自始至终 , 一而贯之的企业使命 , 也是华为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
这种优势不仅仅表现在某一两款具体的产品上 , 而是覆盖到整个支撑与服务体系 。 与华为有过正面交锋的同类企业 , 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华为最强悍的并不是他的技术 , 而是他严密的战斗体系 , 让客户超预期 。 在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 , 华为已经构建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支撑体系 。 从胡厚崑的演进看 , 这个体系有三大“举措” 。
第一大举措 , 把让产品适配更多的场景 。 华为长期贯彻把麻烦留给自己 , 把方便留给客户和伙伴 , 更好地满足千行百业的不同需要 。 “把麻烦留给自己”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套话 , 而是有具体、详实的落地方案 。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 , 华为开发了无数种产品组合方案 , 仅2021年 , 华为就基于煤炭、电力等行业开发了20多个产品组合方案 , 让相关客户可以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

第二大举措 , 让客户上云不再困难 。 众所周知 , 云已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的关键 , 没有好的云基础设施 , 就没有好的数字化系统 。 为了让客户更好地享受云红利 , 华为打造了一张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的统一云网络 , 让客户业务可以快速出海、触达全球 。 与此同时 , 华为还提出了“一切皆服务”的理念 , 帮助客户解决“不愿上 , 不会上 , 用不好”的问题 。 总之 , 华为不仅要建好云 , 还要帮助客户用好云 。

第三大举措 , 军团运作 , 以一支队伍服务好一个行业 。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 , 华为的最大优势就是专注、专业 。 而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 华为针对不同行业特性 , 单独成立专门服务于该行业的“军团” 。 所谓军团 , 实际上就是一个集成团队 。 这个团队 , 不光有销售 , 还有需求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开发、生态合作等部门 , 每个团队针对一个特定行业 , 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 , 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 这种做法 , 可以让技术与业务完美结合 , 真正做到急客户之急 , 打破双方隔膜 , 形成合力 。

也就是说 , 只要与华为合作 , 客户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支高水平技术军团为自己随时待命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因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 , 并不是有技术就行 。 很多时候 , 有了技术也解决不了问题 。 用不好技术、不知道怎么用技术是常态 , 而华为就专注解决这些问题 。
坚持绿色发展 ,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商业价值
除了创新与专注 , 坚持绿色发展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也是华为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 。 任何技术、任何产业 , 如果不可持续终究都走不远 。 华为能够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 也与其长期坚持绿色发展、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实现商业价值的理念密不可分 。
首先是在用能侧 , 过去30年华为始终致力于在用能侧打造绿色ICT基础设施 , 不断通过智能技术 , 持续升级、优化既有技术体系和各行业解决方案 , 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资源 。

比如站点用能方面 , 华为在印尼采用一体化户外机柜将站点室内转室外 , 去机房、去空调 , 减少配套基础设施能耗约 30%;在波兰 , 华为在站点上叠加光伏 , 使太阳能供电比例高达约 30% 。 又如在数据中心用能方面 , 华为通过全液冷、AI管理、预制模块、集群计算等创新技术 , 高效应对日益凸显的数据中心能耗挑战 。
其次是在供能侧 , 华为积极通过数字技术升级反哺能源供给 ,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数字化、智能化新型能源系统 ,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

比如在光伏领域 , 华为的聚焦点就是用数字技术来改变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 , 不仅率先把无线分布式基站理念引入到光伏行业 , 提升发电量;还把无线专网和电力载波技术率先引入光伏领域 , 节省部署成本;同时还将云与AI技术用到光伏电站的运维 , 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 这样的数智重构效果十分显著 , 例如在青海戈壁滩 , 华为就助力客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2GW单体光伏电站 , 并通过把云和AI技术用到光伏电站 , 使发电量提升超过2% , 运维效率提升超过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