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re|万魔新降噪豆1MORE EVO:经典旗舰两年磨一剑,外观音质降噪再升级( 二 )



盒子顶部是万魔“1MORE”的玫瑰金/香槟金Logo , 有凹凸处理 , 淡雅精致的高端感扑面而来 。

【1more|万魔新降噪豆1MORE EVO:经典旗舰两年磨一剑,外观音质降噪再升级】底部印刷了产品信息 , 产品型号为EH902 。 由于需要支持Qi无线充电 , 避免金属干扰 , 同时也让充电盒能更稳定的放置在桌子上 , 底部则为橡胶的材质 。

打开盒盖 , 一对如珠宝般璀璨精致的耳机浮现在眼前 。 盒盖开合的磁吸力度适中 , 加上金属材质本就有一定分量 , 开盖合盖毫不拉垮 。
盒子内有一个配对按钮在两个耳机中间 , 采用了较为隐蔽的设计 。 耳机凸出盒体不少 , 并且棱角平直 , 磁吸力合适 , 可以轻松从盒子里取出来 , 开盖时倒置加摇晃不会掉出来 。

耳机下方有触点 , 供盒子给耳机连接充电 。

取出耳机 , 可以看到1MORE EVO采用了入耳式设计 , 比起前代略大的耳机主机 , 1MORE EVO小巧的体积和“活塞豆”相仿 , 真的可以被称之为“豆”了 , 同时 , 也没有耳柄部分 。
耳机外侧有万魔的Logo , 如鹅卵石一般圆润的设计 , 官方称之为“3D陶瓷轻奢外观” 。 外圈又有一圈金环点缀提神 。 酷似开孔一样的黑洞 , 实际并没有开孔 , 而是藏了一颗白色指示灯 。 整个外侧表面都是触控板区域 , 可以在这里双击/三击/长按操作 。

耳机内侧有两个触点 , 同充电盒的两个触点连接充电 , 黑色圆圈是佩戴传感器 , 检测佩戴状态 , 左右耳机分别标注了L/R区分左右 。

底部的主麦克风则用于高清通话收音 , 外侧做了金色的保护网 。

可以看到 , 整个耳机上的接缝很少 , 没有多余的接缝 , 并且接缝处处理的也很平整 , 除了内侧和外侧之间那一条 , 其他地方的不仔细看很难注意到 。
单元外侧的保护网也是金色的 。

作为耳机 , 尤其是定位旗舰的产品 , 音质不得不谈 。
动圈频响范围更广 , 动铁灵敏度和瞬间动态更好 , 1MORE EVO将动圈和动铁耳机的优点结合 , 采用类钻石振膜动圈+低失真动铁架构 , 高频细节延伸范围达40000 Hz 。

作为非专业Hi-Fi用户 , 个人实测的具体听感给大家参考:拿我手头的万魔自家中端产品活塞豆对比 , 1MORE EVO在听较为复杂、乐器多的音乐时 , 乐器、人声的分离度较好 , 延伸的范围更广、更澎湃;听到歌曲中的细节更为清晰 。
例如华语流行田馥甄的《无人知晓》中 , 开头女声听起来更有质感 , 下潜更好;日系摇滚ONE OK ROCK的《Liar》中 , 副歌起后的鼓声和镲声营造出很强的临场感 。
影响音质的一大因素是蓝牙的编码、码率 , 1MORE EVO除了基础的AAC、SBC编码外 , 加入了对LDAC编码的支持 。 LDAC是目前接近无损传输的蓝牙传输编码技术 , 这也就是为什么通过了Hi-Res Audio Wireless的小金标认证 。
遗憾的是 , LDAC因为有翻倍的数据传输量 , 会影响耳机的续航时间、传输稳定性、传输延迟 。
因此 , 在1MORE耳机的配套App中提供了相应的蓝牙连接设置:音质优先(LDAC)和稳定优先(AAC/SBC) , 默认稳定优先 , 且重启后会自动切换回来 。 需要更佳音质、不在乎续航和延迟的朋友可以选择前者 。 对比一下LDAC和AAC下的参数 。

除此之外 , 为了更加适合每个人的听感 , 1MORE EVO引入了格莱美专业录音师监听级的Sound ID技术 。
第一次只需一两分钟的听感测试 , 在几轮相同音乐片段、不同风格的比较中 , 选出你更喜欢的一段 , 即可完成属于自己个性化听感的定制 。

虽说这类技术可以利用App实现 , 但往往不能多设备多App上全局应用 , 并且 , 因为不同耳机的特性不同 , 当你更换使用别的耳机、音箱 , 还要再次单独调整设置 。
1MORE EVO将这一技术集成在耳机端 , 第一次听感测试后会把偏好存入耳机 , 个性化的听感跟着耳机走 , 这时连接使用任何设备、App都能听到最适合自己的声音 。 使用其它耳机、音箱的时候 , 也不会把这套针对1MORE EVO定制的听感信息带过来造成干扰 。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点就是降噪 。
作为降噪豆 , 采用前馈+后馈双麦克风、万魔自研的QuietMax主动降噪技术加持 , 得到了SGS“优质主动降噪”认证和CAIA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的“降噪A级”认证 。

光降噪就一次提供了四种模式:深度降噪、舒适降噪、抗风噪、适应降噪 。
深度模式是降噪效果最好的 , 可达42 dB , 较为适合飞机、高铁、地铁、公交等机械噪声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