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威医疗:4个月攻克“卡脖子”技术

4月14日一大早,姜全国的微信被中东的客户热情“轰炸”,手机“嗡嗡”地震个不停。
原来,这位客户正在跟姜全国进行赛威医疗企业资质的最终确认,帮助在中东进行当地注册,而这也标志着赛威医疗继欧洲、南美外,又开拓了一处新市场。
赛威医疗:4个月攻克“卡脖子”技术
文章插图
赛威医疗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医用一次性体外诊断产品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与欧洲、南美、东南亚等42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2020年被评为威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敢闯敢试进攻“卡脖子”技术
最近,一批PET材质的血沉管样品已经从赛威医疗发往欧洲,正在由客户进行样品测试。
别小看这短短一个130mm的血沉管,如果这次样品测试成功,赛威医疗将成为全球继奥地利、意大利2家企业之外,可以生产该产品的第3家企业。
要知道,国内不少大型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对该产品的核心技术研究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也还未突破这个“卡脖子”技术,而赛威医疗前后接触这个产品也不过四个月的时间。
是什么让赛威医疗在这么短的时间突破“卡脖子”技术?“是我们比较幸运。”姜全国笑着回答说。
早在四个月前,好运就已经“找上门”来。去年年底,姜全国偶然在行业微信群中看到一条询问国内生产PET材质血沉管产品的消息,纷纷引起“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出来”的回应。
赛威医疗:4个月攻克“卡脖子”技术
赛威医疗:4个月攻克“卡脖子”技术
文章插图
原来,PET材质血沉管与市面上常见到的玻璃材质血沉管相比,可以做到完全的消毒,不存在感染风险,使用性能更优越。但PET材质的血沉管,在垂直度、壁厚等方面对企业提出相当严格的技术要求,在直径8mm超过100mm长度时就难以保持良好的垂直度,这也就导致国内一直未能突破这个“卡脖子”技术。
“越说国内生产不出来这个产品,我们就越想试试。”姜全国想,“反正国内这么多专家都没能研发出来,我们失败了也没什么。”抱着这种“佛系”心态,姜全国不禁思考,既然国内这么多专家从技术层面无法实现突破,为什么换个方向,从设备使用角度入手?
姜全国在了解手中已有设备的情况后,进行了一个大胆尝试:改变人们固有印象中、上下同样粗细的血沉管形状,变成下端90mm细、上端40mm粗的形状。
“血沉管在使用中,也就仅仅使用中下端部分,90mm的长度既能满足使用,我们的设备和技术也能生产出来。”姜全国灵感一现,画下这个设计图。
而这时,姜全国也拿到了辗转多方的国外两家PET材质血沉管产品。这一看,其中一家产品“长”得和自己画出来的设计图一样。姜全国激动地一拍桌子,立马就跟研发中心达成一致,就这样做!
四个月后的现在,看着手中“热乎”的样品,姜全国对于四个月解决这项“卡脖子”技术,仍然感觉很意外。“没有技术人员每天埋头研发,也没有绞尽脑汁地升级设备,是运气比较好。”
截至目前,“好运”的赛威医疗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共拿下了2项发明、23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全球收获了42个合作伙伴。接下来,赛威医疗还准备转向国内,朝着更大市场进军。
精细产品中“藏”着精致服务
这两天,赛威医疗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组装打包采血管,赶制客户订单。“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现在生产车间的产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客户需求。”姜全国说。
能收获这么多订单,除了精细的产品质量外,留住客户的,还有赛威医疗的高质量服务。
“我们努力提供从生产、销售到使用的终端服务。”姜全国说,为了保证产品使用情况,赛威医疗会根据不同客户所处的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量身定制”产品,尽可能为客户送去贴心服务。
赛威医疗:4个月攻克“卡脖子”技术
文章插图
因为“特制”产品,赛威医疗还和客户发生了几次小误会。前段时间,赛威医疗收到了客户发来的一长串病人血液检测报告,上面显示PT值和APTT值出现了波动,客户反馈:这批采血管有问题。
收到反馈后,赛威医疗立刻进行产品检测,发现产品质量并没有问题,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原来,由于客户所处地海拔较高,气压的变化会造成一系列误差,要是拿到平原地区使用,自然就会出现数值波动。“在生产前,我们会详细研究客户当地的生活环境,保证产品使用不受海拔等外界因素影响。”姜全国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