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存短板,共享单车“占鹊巢”!公共自行车,转型还是退场

停车桩上停放着15辆绿色自行车,车座和车身落满灰尘,车筐内还有垃圾,有的车座被人用利器划坏,看起来好久无人取用,有的租车显示屏已无法使用……这是经济导报采访人员4月16日在济南市解放桥南侧看到的一幕。
时间回到2017年4月6日,当日,济南市历下区公共自行车开始投放市场,整个系统有53个停车点、1000辆自行车、1000个停车柱。然而,该系统运行不到一年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接受经济导报采访人员采访的业内人士建议,传统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经营模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共享单车企业遍地开花的状态下,政府可以主动退出市场,变为管理方,将主要精力转移到解决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等新的问题上去。
运营管理存短板,共享单车“占鹊巢”!公共自行车,转型还是退场
文章插图
亮点:价格优势
2017年4月6日,济南公共自行车走上街头。与共享单车不同,公共自行车(小绿车)在使用前需要办卡交押金。经济导报采访人员了解到,市民首次使用公共自行车,需要先办理租车卡。办租车卡需缴纳150元保证金,还需要30元消费充值。也就是说,市民首次使用公共自行车需要支付150元的押金和30元的消费充值。小绿车试运行一个月后,办卡量达到3000多张,骑行1万余次。
在济南市民李燕看来,与共享单车相比,小绿车在使用价格上更占优势。据悉,小绿车按小时分段收费。其中,租车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免费,1个小时以后每小时收1元,24小时以内最高收费10元;超过24小时,每小时收费2元。
“骑行小绿车能碰到的问题我大都碰到过。”在某企业任职财务部主任的王晶说,“从济南历下大润发骑行到大明湖旁的历下税务局,不到1小时,免费。”不过,据王晶介绍,刚开始,无论是刷卡骑行还是还车都很顺利,“后来,却出现了刷卡取不出车来、还车显示未还上等问题。”
实际上,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几乎同步走上济南街头。但不同的是,小绿车骑行和还车都需要刷卡,并且要停到指定的停车桩。而此时,共享单车免押金、随时停放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在济南大明湖附近上班的刘波告诉经济导报采访人员,他对单位楼下的小绿车有所了解,之所以不喜欢使用,还是因为它的“硬伤”——不方便。“有时候,尽管出发地有停车点,但在骑行之前要先查查目的地有没有归还点。”刘波表示,在选择骑行时,还是方便第一。
现状:无人问津
4月16日,经济导报采访人员在历下区街头探访发现,部分街道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处小绿车投放点。但经济导报采访人员见到的投放点,维护情况都不容乐观,个别车辆的座位上出现裂痕,服务台也大多瘫痪。
在大众传媒大厦的投放点,20个停车桩内只有十几辆小绿车,有几辆车扭曲地停放在车桩内,有些小绿车的车座被人为扭歪。而原本“监视”小绿车的监控摄像头也被人扭向了天空,变成了“望天。”尽管现场有“此区域内请勿停放其他车辆”的标识,但还是有很多私家电动车挤进“小绿车”的车桩空里。一位刚把车“挤”好的电动车主告诉经济导报采访人员:“说实话,这小绿车挺碍事的。”
运营管理存短板,共享单车“占鹊巢”!公共自行车,转型还是退场
文章插图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济南历下大润发站点。20个停车桩内停放了不到10辆小绿车,周边还掺杂着不少共享单车。
在济南宽厚里东侧的一处不知名站点,经济导报采访人员看到,十个停车桩孤零零摆在人行道上,该站点没有停放自行车,停车桩上积满了灰尘,明显已经长期无人打扫。不少共享单车“鸠占鹊巢”,停放到了公共自行车的车位上。
在济南东门小商品市场对面,几辆小绿车连同停车桩被人撬起,明显是从其他地方搬移过来的。在大明湖路的路北,几乎每个公交站牌附近都有一组停车桩,但均没有车辆,变成社会车辆的停放点。
“早就没人骑了,如果没记错,干了没多长时间系统就出现一些情况,然后一直闲置在哪里,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济南市历山路一家单位的门卫这样对经济导报采访人员说,“太可惜了,这么好的自行车不能骑,有点浪费了。”
种种迹象表明,小绿车运行不到一年,该系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最终慢慢变成了现在荒废的样子。
短板:运营管理
曾在某共享单车任运营主管的杜涛向经济导报采访人员分析,之所以出现荒废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运营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如杜涛所说,经济导报采访人员在调查中了解到,早在共享单车来济南之前,历下区就已经在想办法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了。通过招标,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80万元的投标金额中标。据介绍,当时投标约定由杭州金通试运营一年后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