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个人信息被过度“收割”
本报采访人员 徐颖
“你好,请扫桌子上的二维码点餐!”
3月25日,西安市民张璇在西安南郊一家餐厅就餐时,向服务员要菜单准备点菜,服务员这样回复她。
“现在不少餐厅点餐要扫码。有的要关注餐厅微信公众号才能下单,有的还要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等个人信息。如果不扫码,服务员会说他们没办法下单。”张璇说,“吃个饭搞得这么复杂不说,还被‘收割’了个人信息。”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有些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需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后进行“扫码点餐”这一问题,日前深圳市消委会走访调查了36个大中型商超、26个连锁餐饮品牌共计260个门店,有97.02%的商家采用了扫码消费,其中95.64%的商家在扫码后仍须关注或授权才可进行消费。
如今,通过手机扫码下单已成为流行的点餐方式。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背后其实暗藏隐患。
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商家选择让消费者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再进入点餐页面,这样在餐品结算时,后台就可以自定义添加要求顾客填写的就餐人数、姓名、联系方式等,可以说一不留神就被商家“画了像”,后期商家可能会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喜好进行广告推送。
3月25日,中消协对此现象发表观点称,商家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同时也会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可以使用新技术提高运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首先应做到依法合规、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不法商家非法获取消费者人脸信息,并肆意滥用的行为。这些商家在线下门店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在未提前告知用户且没有取得用户同意的前提下,大量抓取用户的脸部信息。之后商家可以据此得到用户的年龄、性别、面部特征甚至心情状态,在人脸信息上做标记,用来做营销推广。
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信息和喜好被收集的情况。例如,在购物网站搜索过一类产品,你会发现之后网站就会主动推送此类产品的广告;在给手机安装某些APP时,会被询问是否允许定位、发送通知、访问设备照片、拨打电话等权限,要想顺利安装只能被迫选择“允许”或“接受”,再打开手机时,就会发现被推送了不需要的内容,更存在个人隐私被泄露的危险。
当前,数据和流量成为网络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平台乃至较大规模的普通经营者都能通过滥用个人信息不当获利。
针对此类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15日出台了《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其中,设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条款,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信息。
互联网时代下,技术的进步为消费者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商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履行好消费者权益保护义务,构建良好消费环境。
【当心个人信息被过度“收割”】来源:陕西日报
- 支付宝|央行公布新规!微信、支付宝个人付款码被禁用,到底影响了谁?
- 隐私信息|Android权限管理限制闲置应用获取隐私信息
- 酷睿处理器|华东理工耳机事件:学校“宽容”一个人,惹怒一群人,官媒沦陷
- 微信|微信、支付宝个人收费码遭叫停,移卡们的新增长故事来了吗?
-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屡次出现法律禁止发布信息,豆瓣被罚150万元
- 联想|当当创始人李国庆给联想“支招”:科研投入翻三倍,杨元庆成立个人公益基金
- 腾讯|微信、支付宝个人收费码遭叫停,移卡们的新增长故事来了吗?
- 豆瓣网|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处罚豆瓣网:屡次出现禁止发布或传输的信息
- AMD|AMD终于要推新入门级处理器了,看到具体信息,真为其捏一把汗
- 荣耀|OriginOS Ocean定档12月9日,有网友提前透露了部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