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手机「早买早享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 )



一个特别的例子是苹果在设计产品常常会留出「硬件冗余」 , 以便之后 OTA 软件更新 。
苹果在 iPhone 11 发布会上的一页 Keynote 中提到了 U1 超宽频芯片 , 但却没有直接带来相应的功能 , 直到 iOS 13.1 推送后 , 才支持定向感知和新版 AirDrop 功能 , 定位更精准 。
都搭载 U1 芯片的苹果设备 , 使用新 AirDrop 功能时 , 传输速度快了不少 。

以往 , 物理硬件往往会被认为是 OTA 所无法改变的 , 比如手机的重量 , 软件修改总不能改变物理定律 。
只是 , 这个「常识」也在慢慢松动 。
就拿摄影来说 , 进光量、底大一级压死人这种物理定律在计算摄影影响下 , 渐渐失效了 。
手机摄像模组无论如何都是比相机要小的 , 物理体积限制之下 , 成像质量很难追上前者 , 但计算摄影引入了多张合成的 HDR+ 技术 , 包括后来的夜间模式 , 大幅度提升了成像质量 。

同时计算摄影对于摄影模组硬件的要求更低一下 , 镜头模组在一瞬间拍摄多张图片 , 计算摄影将每张照片分成一个又一个细小的部分 , 最终选择将质量比较好的部分合成为一张照片 , 带来更佳的成像效果 。
这个过程中 , 硬件是基础 , 合成算法则决定了照片质量的上限 , 同时还降低了拍摄要求 。
华为甚至还在计算摄影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计算光学 , 进一步提升清晰度 。

以往摄影是光电转化的物理过程 , 在算法的影响下 , 变成了一个数学计算过程 。
屏幕作为手机交互最多的硬件 , 受算法影响也越来越多 , 自动亮度、随环境光调整屏幕色温的原彩显示、根据场景和操作变化的可变刷新率屏幕 。

硬件参数越来越多 , 但需要我们自己调控的部分越来越少 。
此前 , 苹果营销副总裁席勒在采访中就提到过:
从 Siri 更自然的人声效果到相册的智能检索 , 从提升电池续航到 AR 的光影效果 , 它(机器学习)已经横贯于 iOS 大小功能的细枝末节和用户体验的方方面面 。
同样的话 , 在 Android 端也成立 , AI 或者算法在各家手机厂商发布会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
▲ 骁龙 8 的 AI 性能相比上代提升了不少
在算法和软件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 , 手机再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了 , 从出厂的那一刻 , 它就不是完全体 , 而是一次一次优化迭代中 , 找到那个甜蜜的平衡点 , 可能是功耗与性能的平衡 , 也可能是影像与算力的平衡 。
早买早享受 , 要打个问号 厂商们追逐首发 , 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行为 , 无论是芯片还是产品 , 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厂商在硬件、软件、供应链等方面的硬实力 , 更重要的是首发意味着独占窗口期 。
早前 , 小米和联想都表示自己要首发销售骁龙 8 平台机型 , 结果现在我们也看到了 , 首发新芯片意味着最大化的关注和前期销量 , 人们愿意为更高的性能、更多功能付费 。

但如今软件和算法 OTA 更新越来越频繁 , 首发并不代表着体验最好 。
追逐首发意味着手机厂商单独调教的产品能耗比、影像表现的时间变少了 , 我们在体验产品时 , 也曾多次遇到因系统推送变化 , 导致手机性能表现变化 。
落到实处就是《原神》等对性能要求较高的游戏 , 实际运行帧率降低了 , 但续航和发热却有一定程度缓和 , 性能与续航、发热的平衡越来越重要 。

而这个平衡往往不是在首发时就能做到 , 包括影像在内 , 常常是经过多个版本 OTA 更新 , 才趋于成熟 。
另一方面 , 疫情等原因引发的基础原材料涨价潮还没有结束 , 缺芯、材料涨价 , 意味着产品成本变高了 , 以电动车为例 , 电池作为产品最主要的零部件之一 , 原材料价格上涨 , 整体成本上涨 , 就促成了最近多家电动车品牌宣布涨价 。
在这种复杂情况下 , 重新回归自我需求才是解决之道 。
【ota|手机「早买早享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首发新机体验不一定好 , 需要多次 OTA 打磨 , 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还没结束 , 不如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是不是一定要更换 , 按需购买 , 才是真正的性价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