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行业自主化”全球行动,英特尔800亿欧元转投欧盟( 二 )


以英特尔首期投资的330亿欧元为例 , 其中有近170亿欧元将用于在德国马格德堡打造全新的晶圆厂 。 虽然细节并未敲定 , 但预计170亿欧元中三成以上 , 也就是近50亿欧元 , 会以各种形式的补贴予以返还 , 且还有欧盟后续的财政补贴 。

二、投资环境 。
除了赤裸裸的金钱诱惑 , 在其它优惠政策上 , 印度也会略逊一筹 。
虽然印度已经表示 , 会尽全力确保运营芯片制造设施所需的土地、水、电和人才 , 且列入国家的优先事项 。 但通过以往的表现来看 , 这份保证并不能让制造商们足够放心 。
印度的劳资关系问题 , 让投资商们头疼不已 。
2020年12月 , 台湾科技公司、苹果公司供应商纬创资通(Wistron)在印度的一家iPhone代工厂遭到暴力打砸 。
根据当时的视频显示 , 整个工厂区已经遭到大肆破坏 , 随处可见的玻璃碎渣、侧翻的车辆、损坏的设施……

铃木汽车、丰田汽车在印度都曾因劳资问题 , 关闭工厂暂时停止生产的经历 。
欧盟:扭转“双依赖”如果说全球各国早已认识到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 , 那么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行动 , 就进一步催化了各国对本土半导体产业进程的布局 。

印度着急 , 欧盟也着急 。
意法半导体CEO让马克·切里曾表示 , 如果我们今天不采取一致行动 , 那么等国家资金为整体经济提供支持后 , 芯片行业将会成为下一个因饱受打击而需要国家救助的脆弱行业 。
为何有此说?
目前 , 欧盟在半导体行业存在“双依赖” 。
1、芯片设计方面多依赖于美国 , 诸如英伟达、美光、英特尔等厂商;
2、制造方面多依赖于亚洲国家 , 诸如台积电、三星等厂商多分布在亚洲 。
智能汽车、手机、医疗、通信、能源、工业自动化等等领域 , 已经与半导体行业或者芯片分不开 。 随着数字化的转型加速 , 需求会越来越大 。 以中国进口芯片为例 , 2021年全年中国进口的芯片总量为6354.8亿个 , 同期增长了16.9% , 进口金额近4326亿美元 , 同比增长23.6% , 均创下历史新高 。
如果不能摆脱“双依赖” , 不仅不能分一部分蛋糕 , 而且一旦出现供应链问题(例:华为) , 就会让欧盟各国的许多行业会陷入困境 。
最后各国摩拳擦掌 , 在“芯片”之争上绞尽脑汁 , 试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产业自主化”战争中取得胜利 。
韩国:发布“K半导体战略” , 宣布未来十年 , 韩国政府将携手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153家韩国企业 , 投资5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万亿元) , 目标是将韩国建设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 引领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
欧盟:颁布《芯片法案》的最终目的很简单 , 就是为了提高欧盟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自主性 , 并意图成为“创新下游市场的技术领导者”;
意大利:计划在2030年前拨出逾40亿欧元 , 用于推动当地半导体制造业发展 , 吸引厂商们投资;
印度:批准了7600亿卢比(约合100亿美元)预算 , 计划补贴外商到印度设立包括半导体设计、零组件制造和显示器在内的制造厂;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数字媒体平台Newsclick创始人普拉比尔·普尔卡亚斯塔(Prabir Purkayastha)曾在2021年发表《芯片战争:美国真能从中国的阵痛中获益吗?》的文章中表示 , 美国想要保持全球科技领导者的地位 , 完全可以通过对未来技术知识的投资来与中国竞争 。 但美国之所以选择制裁路线 , 是因为制裁更容易实施 , 建立一个重视知识的社会更加困难 , 这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病态 。

各国会急于甚至不计成本地去追求“产业自主化” , 美国可谓“功不可没” 。
-End-
【折叠屏|“行业自主化”全球行动,英特尔800亿欧元转投欧盟】配图来源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