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题图 / 来源网络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竟然还有些带感
1.
第一次在抖音刷到这位“锡才”所做的短视频时,我就陷入极度的震惊状态。毕竟作为一个宅龄有20多年的“老二次元”,我还从未听过“奥特曼版”的《数太保》,还有“邓布利多版”的《太平年》。
文章插图
《数太保》是京剧《珠帘寨》其中的著名唱段。在这位博主“颠覆式”的创作下,唱段中原本出现的十一太保,被替换成了各位奥特英雄以及他们的独有招式,于是就变成了全新版本的《数奥特曼》:
咸蛋超人杀气高
奥特曼初代的变化少
充电宝佐菲他操作骚
在头上赛文能发镖
有手镯杰克能斩蛟
斗怪兽艾斯用断头刀
斯特利姆泰罗有绝招
论格斗雷欧真奥妙
阿斯特拉光球逞英豪
小爱迪双手光线能变刀,怪兽的头来削
梦比优斯梦比姆射线发大招
新世代虽然他们年纪小,一个倒比一个高
哪怕那怪兽都来到,奥特曼光对光来招对招
至于说《太平年》,则是一种在传统曲艺中特别常见的小曲,通常会在剧场表演的开场时出现。当它与《哈利·波特》进行深度结合,并站在邓布利多的角度来演唱时,则变成了这样的画风(还顺带嘲讽了一波魔法部):
各位老少爷们儿,骑着那苕帚来
您捧的霍格沃滋,金字招牌
学魔法熬魔药,打打山怪(太平年)
谁高明哪个不行,大伙儿心里明白(年太平)
说一声会六百句魔咒,骂声响起来
魔法部会三句,一辈子巧安排
伏地魔卷土重来,真相掩盖(太平年)
派来个蛤蟆精,这是你的大不该(年太平)
至于说诸多网友对这些曲艺作品的反馈也是很有意思。除了对这种元素混搭表示“非常魔性”、“特别上头”之外,有些网友还心领神会地写下了新的段子:
“这可是老段子了,四大徽班进京给乾隆爷献艺就是靠这出戏站住脚的”
“当年啊,乾隆爷位平定大小金川的奥特曼们庆功,在宫里唱的就是这一段”
“这霍格沃滋听着离通县也不太远啊”
当然,一位网友说出的这段话,倒是说出了许多人内心对中国传统曲艺的真实感受。
文章插图
这样看来,通过内容的混搭,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作品中所讲述的故事,可能就是让诸多传统曲艺形式,能够跟上时代潮流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些作品和网友的讨论,对近些年社会大众频频提及的“让传统曲艺得到发扬和复兴”,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案例。
2.
实际上,这种将年轻潮流文化元素融入到传统曲艺中的做法,早就已经存在。
比如在评书的发展历史中,将国外优秀文创作品作为内容源头来进行创作,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事。评书界老前辈金文声先生,就曾将《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外囯小说改编成长篇评书;而知名评书艺术家张少佐先生,也曾推出过《福尔摩斯》的评书作品。他们之所以会以这样的内容作为创作源头,归根结底,不仅是要解决基本的生计问题,同时也是希望通过听书过程中给观众带来的奇妙感受,让更多人来了解评书这门传统艺术。
而当娱乐形式更为丰富的互联网时代,这种让传统艺术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亦变得更为迫切。像前文提到的《哈利·波特》,就因为在中国年轻群体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被多次改编成了评书作品。
2011年,德云社旗下演员李景麒(李云天),在德云书馆进行演出时就曾说了几回《哈利·波特》评书。2012年,另外一位评书演员郭鹤鸣,又继续将这一经典文学系列作品陆续改编成了评书,目前已经讲到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文章插图
或许是因为这两位演员对《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理解深度有所差异,他们以此来所创作的评书作品所获得的观众评价并不一致:前者在某些部分已经完全脱离了原作,甚至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被称为“瞪眼瞎说”;而后者则能从中看到评书人对发生在霍格沃滋的故事有着深刻的理解,相比起来质量反而要高出许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搭作品的推出,并不只是传统曲艺人的一厢情愿。
2015年初,土豆网曾邀请过知名评书、相声演员王玥波,制作了《火影忍者》的评书。在更新5集之后,该动漫评书暂停了更新,直到2016年7月才得以重启,并以《火影豪侠图》之名在优酷平台上连载更新,共52集。
- 雏田|鬼灭之刃祢豆子变“不同画风”,火影版神似“雏田”,巨人版超帅气
- 博人传|火影忍者漩涡鸣人二十五种不同形态下的战力,博人传战力回归下忍!
- 宇智波鼬|火影忍者宝藏火影迷笔下的忍者,原来大自然,才是最好的画师
- 宇智波佐良娜|火影博人传 佐良娜的第一个通灵兽亮相, 没想到沾了老爹佐助的光
- 一人之下|影版《一人之下》选角曝光,胡先煦、张新成领衔,期待吗?
- 路飞|燃烧意志:2.0又给爆料了,新等级、新限定,新路飞给超奥义
- 火影忍者|假面骑士:剧场版超越世代公开,二阶恶魔登场,历代前辈共战!
- 伤疤|火影带土脸上伤疤换给别人之后,重吾很合适,雏田有点吓人
- 火影|火影中敢硬接尾兽玉的忍者,大蛇丸靠罗生门,而他用嘴直接吞食!
- 师叔|火影:哪个角色的辈分比较大?他13岁,但是卡卡西得叫他师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