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骁龙|连续6年奖励员工搞“副业”,阿里巴巴因为这件“小事”刷屏( 二 )



对孩子们而言 , 小火箭发射成功所踏出的一小步 , 可能就是他们今后航天梦实现的开端 。

就像网友在新闻报道的留言评价:“记得2020年淘宝上演了‘直播卖火箭’ , 那是时代强劲消费力的体现;而这次阿里人做的‘大山造火箭’ , 彰显的是时代对弱势区域和未来希望的柔软关怀力 。 ”
他们用科技的手段 , 为沟通者搭建桥梁
在中国 , 听力语言残疾人士约为2057万人 , 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 。

由于缺少便捷的沟通工具 , 很多听力语言残疾人士(如聋哑人士)非必要情况下 , 都不会主动寻求常人协助 , 他们在求医、办证、线下选购商品时 , 经常面临无法沟通的困境——语言表达 , 仿佛成了横亘在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一道无声围墙 。

在3月3日的晚会上 , 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带来了2021年的重要成果——数字人手语翻译项目 。 大屏幕上 , 数字人“小莫”能够将聋哑人士的手语翻译成自然语言播报 , 也可以反过来根据普通人的语言表达 , 翻译成为聋哑人士看得懂的手语 , 实现双向沟通 。



现场 , 小莫还通过了浙江电视台手语老师的双向翻译测试 , 赢得了观众们的一阵掌声;另一则好消息是 , 数字人手语翻译已经走入内网内测 , 之后或将推上支付宝等APP平台 。

科技的魅力 , 不在于它创造了多少的经济价值 , 而在于它为人们解决了哪些实际的问题 。

在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的研发人员看来 , 技术能够为听障及语言障碍人士带来快乐 。 “试想一下 , 当手语像自然语言一样 , 广泛应用于音视频播放、直播购物、新闻播报、会议会务等场景 , 他们也能实时同步获取信息和快乐 , 生活得有‘声’有色 。 ”

数字人手语翻译项目在购物场景中的应用


同时 , 技术也能创造就业 。 “当手语翻译的能力应用在工作场景 , 一些有日常沟通需要的工作将对听障及语言障碍人士进一步开放 , 他们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选择 , 比如咖啡师、服务员等职业 , 只要他们愿意学习 , 都可以尝试 。 ”
他们以电商的渠道 , 打造有温度的“一只鞋”
“鞋子也不便宜 , 穿一只扔一只挺可惜 。 你们能不能找厂商问问 , 能否买一只?”去年夏天 , 正是和一位腿部截肢朋友的这段对话 , 把天猫小二确幸(花名)的思考拉向了深处 。

在英语里 , “shoes”总是以复数形式出现 , 现实市场情况也是如此——在确幸的印象中 , 似乎从来没有厂商或者平台推出过“一只鞋”的销售计划 。

“这是多大一个基数?会有品牌愿意为其打造市场吗?”出于本职工作敏感度 , 他迅速查阅了相关资料 。 据中国残联的统计 , 中国下肢截肢患者约为170万 , 而高位截肢者人数尚缺精准统计 , 一说约为3万人 。 这组数据有些刺痛了他的眼睛 。



去年9月 , 确幸和团队开始调研肢体残障人士的情况 , 很快他们发现——原来 , 中国“一只鞋”需求群体不是少数 。 比如曾经的全国残运会跳高冠军归玉娜就坦言:“以前街边卖鞋小贩都把鞋子堆在一起卖 , 我买的时候 , 会偷偷拿两只左脚的鞋子 。 ”这件事至今仍是冠军心中难以启齿的“秘密” 。

“为什么不能用电商人最擅长的商业方式 , 满足他们的愿望呢?”于是 , 在确信与同事们的努力下 , “一只足以”公益项目启动了 。

但想真正在市场上推出“一只鞋” , 背后的工作并非那么简单 。

首先 , 对于厂商来说 , 单独生产单只脚球鞋是不现实的 , 这需要品牌重新考虑供应链、再包装等工作 。

“我们每天见缝插针地宣扬公益项目 。 好在天猫鞋类品牌的供应链比较成熟 , 渐渐地 , 越来越多头部品牌认可了这个计划 。 ”

去年10月22日 ,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天猫及锐步、回力、斯凯奇、乔丹、森马、骆驼、ECCO七家国内外运动休闲品牌 , 推出饱含温度的“一只鞋”项目 , 首次实现了可单独售卖 。



“一只足以”项目鼓励了很多肢体残障人士


社会文明的体现之一 , 是穿两只鞋的人能够想着穿一只鞋的人 。 “第一只鞋子”的落地 , 还没有让确信和团队的小伙伴完全满意 。 最近 , 他们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

“一方面借这波热潮继续扩大参加的品牌 , 能够让残障人士有更多的商品选择 , 另一方面有朋友提出可以联系生产双脚鞋子的厂商 , 通过重新配比的形式 , 建立一个专门的单脚鞋鞋库 , 使肢体残障人群享受更丰富的购物选择 。 另外 , 我们也想加入阿里的技术手段 , 推出AR试鞋、假肢虚拟试鞋等方式 , 让特殊人群也有良好的电商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