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苹果重启显示器业务,瞄准的是超高端市场( 二 )


但对苹果来说 , 即使显示器可能是Mac除了拓展坞之外最大的潜在配件市场 , 但这笔钱似乎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赚 。

对苹果来说 , 拦在自己和显示器市场之间最大的阻碍并不来自友商 , 而是来自苹果自己 。 由于高亮度和高分辨率的屏幕已经是iMac和MacBook系列产品的标配 , 想在Mac产品之外延续Mac的显示效果 , 背后的成本注定不会低 。 举个例子 , Retina时代的macOS为了保证图形渲染效果 , 会用多个物理像素去渲染屏幕上的一个逻辑像素 , 出来的效果自然比青黄不接的Windows电脑要锐利 。
但这也对Mac的PP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比如MacBook Air的屏幕就来到了227PPI , 而大家常见的24英寸1080P屏幕 , PPI仅为91.97 。 即使是Windows阵营中标榜高端的27英寸4K屏幕 , PPI也仅为163 。 由于市面上符合苹果和macOS要求的显示器面板要么停产要么涨价 , 苹果的Cinema Display系列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停产 , 苹果“御用”显示器也由于成本原因外包给了LG的Ultrafine系列 , 直到32英寸6K分辨率的Pro XDR发布 , 苹果才算重回了显示器的市场 , 试图从丢失的市场中抢占并不大的高端屏幕市场份额 。
既然对苹果来说 , 显示器这碗饭吃得这么费劲 , 为什么苹果还要历经千辛万苦用一款售价更高的7K显示器“回归”呢?在我看来 ,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

首先 , “Studio系列” , 或者说Apple Silicon时代的Mac , 需要这么一款显示器 。 之前我们说过M1系列的电脑在图形拓展方面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技术性障碍” , 像这种M1芯片自身的问题苹果该如何解决呢?没错 , 在显示器里内置带强大GPU的芯片 , 让显示器“自己驱动自己”不就好了?将部分图形性能的需求从电脑的芯片转移到显示器的芯片中 , 这不仅可以缓解电脑芯片的运算压力 , 同时也可以缓解电脑端数据传输的压力 , 释放电脑处理器的带宽 。 落实到具体的产品的话 , 那就是“Mac Studio”不仅可以同时推动更多高分辨率显示器 , 同时自身的发热状况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 同时还有着更大的拓展空间 。
另一方面 , 与供应商合作推出自己的品牌高端显示器 , 这其实也是苹果“投资”供应商 , 提升供应商技术水平的机会 。 从苹果近年来在MiniLED领域发力我们不难看出MiniLED会是苹果在显示技术过渡期的首选技术 , MiniLED未来注定也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苹果产品上 。 推出自己品牌的高端显示器不仅可以填补苹果在显示器领域的空缺 , 同时也可以作为苹果的技术积累 。 考虑到MiniLED产品对背光设计有更高的软硬件技术要求 , “Studio Display”也可以作为苹果技术的试验田 , 为之后的MiniLED产品做铺垫 。
总结尽管在3月9号新品发布之前 , 我们对“Studio”系列的分析都只能看作是猜测 , 但无论从外部消息还是苹果自己的产品策略来看 , “Studio”系列在苹果的产品序列中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一方面 , “Studio”系列填补了苹果产品矩阵的空缺:“Mac Studio”是苹果自“垃圾桶 Mac Pro”和iMac Pro后对高性能桌面电脑的又一次探索 , 这种探索不仅仅是对性能的探索 , 同时也是对产品形态的探索 , 得益于全新的Apple Silicon , 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重新考到“垃圾桶Mac Pro”上昙花一现的分体式主板 , 性能电脑很有可能经历NUC后的又一次革命 。

另一方面 , “Studio Display”也填补了苹果在显示器领域长期以来的市场空缺 , 不仅将显示器的市场主动权从LG手中夺回 , 同时也能将技术重新应用在自己的电脑与平板产品中 , 起到“一屏两用”的作用 。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 , 苹果能否凭借“Studio”系列重振电脑产品 , “Make Apple Great Again”显然还充满了未知数 。 LG合作的27英寸5K显示器售价接近万元 , 苹果第一方的32英寸6K显示器售价近4万 , 这个“Studio Display”如果真的实现了7K分辨率 , 它的价格我都不敢想 。 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 , 在价格面前 , 亮度、色域和分辨率通通都是可以牺牲的指标 。 除非价格在万元以下 , 否则这款7K显示器的市场前景注定会和XDR Display一样“光明” 。 而9号的新品发布会 , 也注定会像近几年的WWDC一样 , 成为只属于科技自媒体的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