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le|知料丨蓝瓶咖啡来晚了吗?( 二 )


在门店设计方面,内地首店仍是与北欧的极简风格类似,墙面均为乳白色,一楼现代的家具与混凝土的组合营造出简洁的风格,二楼各式古董家具则创造出温馨怀旧的氛围。在二楼的另一端,还有蓝瓶咖啡全球唯一一台60年历史的飞(FAEMA)意式浓缩咖啡机,承载它的是由上海本地回收旧门框和窗框制作的吧台。
bottle|知料丨蓝瓶咖啡来晚了吗?
文章插图
Blue Bottle门店内部图,来自Blue Bottle
从选品到制作咖啡的过程也相对复杂,并且有一套十分严格的标准和体系。据大中华区总经理胡骏对媒体的说法,Blue Bottle 采用挑选SCA杯测评分84分以上的精选咖啡进行烘培制作咖啡。内部还有自己的一套评分体系,去判断咖啡豆的质量好坏,即便SCA杯测评分84分以上但达不到蓝瓶咖啡的标准,会进行对应的处理。
此外,Blue Bottle 还会参考自动设置的烘焙曲线,同时根据每批生豆的状态和烘焙分量,手动调校曲线。为了实现全球门店一致的出品,这些曲线数据会自动上传到区域总部,并由专人来检测这些曲线是否达到标准。每烘焙出一批咖啡豆都会现场进行杯测来评定,也会将生豆和烘培好的成品豆定期寄往总部进行品质监测。
进入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进入中国后,Blue Bottle 也面临着本土化和激烈竞争。
来到中国前,在亚太市场,Blue Bottle 先选择了受西方文化影响更大的韩国和日本,即使在中国,也首先选择了生活方式更西化的香港。这些门店目前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但中国内地是个不断拥抱变化的市场。这与Blue Bottle的“慢工出细活”截然相反。据媒体报道,早在2016年,Blue Bottle就曾调研过中国市场,但最终没有立项。
事实上,为了更快的适应中国市场,开店前,除了有多位来自股东雀巢的高管,Blue Bottle 还引入了一批来自星巴克的员工。
五位蓝瓶中国主要人员中,“雀巢系”占据了多数席位。除了董事长罗士德,在Blue Bottle中国内担任董事的Daniel Gilbert Aellen为雀巢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勇德伦,出任监事的Martin Theo Herman Roemkens则为雀巢大中华区技术部执行副总裁罗毅肯。
此外,大中华区总经理胡骏,曾任原星巴克中国Siren Retail(新零售集团)负责人,在星巴克烘焙工坊筹备中发挥重要作用。咖啡店总监Alex Yang曾在星巴克工作超过10年,历任多个运营岗位。人事经理Jie Min也在星巴克从事过四年HR工作。
即使近年来在中国业绩表现不佳,雀巢(咖啡业务)和星巴克中国仍是迄今为主在中国发展的最为成功的外资咖啡品牌,Blue Bottle选择沿用巨头老人,无非是想在保留格调的基础上,快速本土化。
以Blue Bottle拥有的江湖地位、品牌定位和设计风格来看,一段时间内,其门店不缺流量,也不会缺少网红打卡,可以预见,Blue Bottle的门店信息将会很快被呈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从开业这几日的情况来看,在门店周边数百米内都排着大长龙。
在线上的销量也十分红火。目前,Blue Bottle在微信小程序上线蓝瓶咖啡电商渠道,上面会出售门店同步的咖啡豆、周边产品如马克杯、环保布袋等等——不局限于门店,且带着品牌文化的周边产品,往往是利润较高的业务之一。上线不到一个小时,蓝瓶咖啡小程序上的咖啡豆产品已经全部售罄。
但生意能否持续更为重要,尤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中国市场消费者对咖啡文化接受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在国内业绩增长良好的咖啡品牌也均为主打性价比的咖啡,例如瑞幸、manner、Tims等。
从价格带上,Blue Bottle 主打40元左右的咖啡,属于中高端,与其价位接近的有星巴克、%Arabica和各类单体咖啡馆。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这一个价格带的高端精品咖啡市场空间占比为25%-30%。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品牌还不足以让高端精品咖啡的市场空间饱和。
此外,处在这个价格带的消费者通常价格敏感度不高,更追求咖啡的品牌效应和口味。选择维持格调,Blue Bottle 或许也意图避开如今在国内竞争更为充分的中低价格带。从其选址也能一窥,Blue Bottle内地首店选址相对低调,几乎绕开了目前市面上所有受到热捧的咖啡品牌。
bottle|知料丨蓝瓶咖啡来晚了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Blue Bottle也许从来也不是瑞幸、manner们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