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苹果扩容+扩展一次搞定:奥睿科TB3-S2雷电3扩展坞评测( 二 )



扩展坞正面有4个USB口和一个耳麦接口 , USB口包括2个5Gbps带宽的A型USB3.1gen1接口、1个10Gbps带宽的A型USB3.1gen2接口、1个10Gbps带宽的C型接口 , 这几个接口平时还可以连接移动硬盘、U盘、读卡器等设备:

侧面是内置涡轮风扇的出风口:

背面有两颗螺丝的盖子下边就是固态硬盘插槽 , 用附送的螺丝刀拧开这两颗螺丝就可以完成固态硬盘的安装:

平时我把奥睿科雷电3扩展坞放在显示器下边 , 用DP线连接了一台外置4K显示器 , 雷电3下行接口连接了一块USB-2.5G网卡 , 其他读卡器、移动硬盘等设备有需要时就插在前面的USB口上 , 只需要一条线连接到笔记本上就能实现这么多功能 , 可以让桌面看起来没之前那么乱 。 扩展坞旁边是一台Intel Nuc11代迷你主机 , 用来搭配苹果M1笔记本协同工作:

桌面整体如图 , 这里我拍的是实际使用场景:1.2米宽的升降桌放不下两台显示器 , 之前只放了一台显示器看起来就很乱了 。 用上奥睿科扩展坞之后就好很多了 , 省下了一个雷电3移动固态硬盘盒的空间:

需要使用Windows的时候 , 就打开Nuc11小主机 , 这台小主机也有雷电3接口 , 也可以配合奥睿科雷电3扩展坞使用 , 实测可以实现双4K显示输出:

三、安装固态硬盘、测试硬盘速度拧开扩展坞后盖上的两颗螺丝就可以看到有两条M2固态硬盘插槽和一个涡轮风扇 。 注意这两个M2插槽是不一样的 , 左边那个是现在最常见的M-Key的 , 支持NVME协议的固态;右边那个是B-Key的 , 支持SATA协议的固态硬盘 , 只能安装两条不同协议的固态硬盘 , 不支持安装两条NVME或者两条SATA固态哈:

我这里准备的是之前雷电3硬盘盒里拆出来的1TB西数SN550 NVME固态和240G的朗科SATA固态 , SATA协议接口带宽只有6Gbps , 可以用来存一些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数据 , 剪辑视频、处理图片用西数SN550 。 我有NAS经常备份的缘故 , 1TB的扩展容量完全够我用了 , 没有NAS的朋友建议买单条2TB的 , 两条都是2TB的话扩展坞可以给电脑提供合计4TB的扩充容量:

把硬盘分别插入M2插槽里、贴上附送的导热胶、盖上后盖、拧紧螺丝就可以完成硬盘安装工作 , 很简单:

将奥睿科雷电3扩展坞连接到电脑上 , 在系统里正确被识别出来了 , 扩展坞名称是“Tamales module2” , 供应商为Intel , 速度最高40Gb/S:

我先不在扩展坞上连接外接显示器 , 测得扩展坞里的1TB西数SN550读取速度为2.35GB/S、写入速度为1.97GB/S , 和安装在之前的雷电3硬盘盒里测得的速度是一致的 。 注意1TB西数SN500标称最高读取速度只有2400MB/S , 安装在扩展坞里的速度已经非常接近标称速度了 , 安装其他高性能NVME SSD速度可能会更高一些:

从笔记本内置硬盘里拷贝文件到这块扩展坞M2硬盘上 , 测得实际写入速度可以达到1.9GB/S , 与测试软件结果相符 。

雷电3接口总带宽为40Gb/S , 肯定会有朋友担心连接外接显示器后会对固态硬盘的性能造成影响 。 我给扩展坞的DP接口连接上一台4K外接显示器再进行测试 , 测得固态读写速度和没连接外接显示器时几乎一样 , 可以得出结论是扩展坞连接单台4K外接显示器丝毫不影响M2固态的读写速度:

再来测试扩展坞里SATA协议固态硬盘的速度 。 这条朗科240G固态标称最高读取速度为550M , 安装在奥睿科扩展坞里测得读取速度为551MB/S、写入速度为479MB/S , 刚好达到了该硬盘的最高速度 。 虽说SATA协议的固态硬盘性能要差一点 , 好在用来做Time Machine备份、存储电影和资料等用途是完全没问题的:

三、扩展接口带宽、速度测试下一步我要测试奥睿科TB3-S2各个扩展接口的速度 , 我在扩展坞的所有接口上接满了设备 , 包含1个固态U盘、1个雷电3接口的移动硬盘、一个USB4接口的移动硬盘和两个M.2固态硬盘盒 。 试想如果没有扩展坞的话 , 这么多设备要如何同时连接到电脑上去呢?

扩展坞上连接的所有硬盘正确识别出来了 , 加上扩展坞带的两个盘 , 一共多出了7个盘:

这7个盘除了Sandisk是固态U盘外 , 其他六个都是用不同的M2固态硬盘盒子+M2固态硬盘组成 , 有两三个盘因为盒子主控的原因未能显示型号:

我给扩展坞上所有7个盘综合在一起测了下速度 , 结果如图 。 可以看到扩展坞上所有的USB口连接上连接的存储设备都可以跑满对应的带宽 , 比如后置的雷电3接口连接雷电3盒子的读写速度接近扩展坞内置M2固态的速度 , USB3.1Gen2接口读写速度达到了千兆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