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改写影史、颠覆好莱坞套路,10年来无人超越这神作( 二 )


然而从3D短片到3D长片,在技术先行的动画领域并非易事,皮克斯动画创作者们的尝试随时有可能失败。
在纪录片《皮克斯的故事》(2007)的开头就这样概括到:“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这些艺术家们随时都在面对困难,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







动画电影|改写影史、颠覆好莱坞套路,10年来无人超越这神作
文章插图

时任《玩具总动员》美术设计师的拉夫·埃格尔斯顿是皮克斯的元老功臣之一,他回忆起那段经历时感到颇为奇妙。
“当时通常是团队里的人几天前才开发出一套工具,几天后就用来拍电影,你没法从其他地方得到现成的工具。只有自己把程序写出来才能拍。”他还“吐槽”当时搞技术的人总是一头雾水,他作为艺术效果上的指挥官需要花很多时间跟他们解释自己想要什么。
“很不幸的是我对电脑也完全无知,几乎是个白痴。”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埃格尔斯顿的这句话正验证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







动画电影|改写影史、颠覆好莱坞套路,10年来无人超越这神作
文章插图

约翰·拉塞特与同事一起讨论《玩具总动员》
这种“无知”在埃格尔斯顿看来“既是一种恩赐也是一种诅咒”。“诅咒是因为当时我不懂电脑,惹恼过很多人,然而另一方面也因为我的无知,我才敢向他们要求那些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东西。”
《飞屋环游记》、《头脑特工队》的制片人乔纳斯·里维拉在皮克斯创作《玩具总动员》时期,还只是一个实习生。他回忆当年皮克斯内部的所有人都是“边学边干”,那种“无政府主义式混乱”和“不受约束的创作气氛”让他印象最为深刻。







动画电影|改写影史、颠覆好莱坞套路,10年来无人超越这神作
文章插图

《玩具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2》的编剧,皮克斯如今的新掌门人彼特·道格特坦承《玩具总动员》放在今天来看已经有些“老旧”了,不再像1995年看起来那样有革命精神。
但毕竟那是第一次,有画师愿意将经典的讲故事手法与最前端的电脑技术结合起来,不仅仅赢得成功,更改变了整个产业。
至此开始,三维电脑动画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引领了新一轮动画产业革命,它不再是炫技的代名词,而时作为一种新的动画电影形式,开始承载起了结构复杂、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富有魅力的角色。







动画电影|改写影史、颠覆好莱坞套路,10年来无人超越这神作
文章插图

颠覆动画电影的剧情套路
《玩具总动员》不单单是一次技术上的大胆尝试,在故事上,皮克斯同样选择了一条冒险之路。
当时的动画电影还是迪士尼王子公主的天下,在这种大环境下,继承了乔布斯反潮流精神的皮克斯决定跳出传统窠臼,讲述全然不同的故事。







动画电影|改写影史、颠覆好莱坞套路,10年来无人超越这神作
文章插图

从皮克斯正式成立之前制作的3D短片《安德鲁和威利冒险记》(1984,首次用到运动模糊Motion blur技术)到皮克斯的首部3D动画短片《顽皮跳跳灯》,再到1988年的《锡铁小兵》,故事的主人公都不是人类。虽然在《锡铁小兵》中有人类婴儿登场,但“大反派”的设定,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颠覆性的。
《锡铁小兵》在《玩具总动员》诞生的七年前为皮克斯赢得了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短片中玩具小兵有了意识,这成为了《玩具总动员》的灵感来源。但为什么不拍人,而要拍玩具呢?其实还有着另一层原因:技术不到位。







动画电影|改写影史、颠覆好莱坞套路,10年来无人超越这神作
文章插图

彼特·道格特就曾坦言早期电脑动画技术做出来的东西,看上去总有明显的塑料感。然而技术上的局限,反而逼迫皮克斯另辟蹊径,选择拍摄相比人类,对逼真度要求更低的玩具。
但技术的不足,绝不会降低皮克斯对故事的要求。
皮克斯创始人之一约翰·拉塞特就曾回忆过件趣的事情:在《顽皮跳跳灯》的某次首映现场,一位知名图形学博士站起来准备提问,对电脑科技并不十分在行的拉塞特,担心他会提些自己并不擅长的计算机算法问题。
没想到,博士问的却是:“片子里的成年台灯是父亲还是母亲?”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问题让拉塞特一下子就明白了好动画的要义:让观众忘掉技术,而看到动画影片的情感精髓。